新华社银川8月21日 题:向“苦甲天下”告别——来自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产业扶贫报告
新华社记者 孙波、史湘洲、邹欣媛、于瑶
徜徉在八月流金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勃勃生机伴随着田野中的阵阵笑声扑面而来:一粒粒鲜艳欲滴的红枸杞,连续5年获得欧盟有机认证,进入欧洲餐桌;一片片万寿菊花瓣中提取出叶黄素,加入饲料中,让欧洲、北美的三文鱼肉色更加靓丽;一颗颗口感绵软滑润的马铃薯,沿“丝绸之路”漂洋过海,成为中东国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
展现眼前的情景如果不是亲目亲历,很难想像,曾经“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伴随着当地一个个产业兴起,走出封闭的山门,渐渐融入全球经济发展链条,获得脱贫致富的新机遇、新动力。
产业释放贫困区活力
同心县菊花台村4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马维兰,坐在炕上捏着一把摘枸杞挣来的百元大钞喜不自禁。
她的收入来自离家2里远、占地2万亩的润德庄园,一排排油绿的枸杞树缀满娇艳的红色果粒,在道路两侧绵延排开。采摘高峰期,从早至晚各色头巾攒动,周围村庄四五千名妇女摘果入篮,一天即有现金收入20余万元……
西海固地区沟壑纵横、生态脆弱,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坡构成伟人笔下豪迈壮观的“原驰蜡象”。这里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囊括西吉、海原、同心等自治区最为贫困的9个县区,占宁夏人口近三分之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区4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85.6%。
固原市委书记张柱说,近年来,西海固正在改变“土里刨食”的生产模式,把脱贫与产业紧密结合,紧盯市场打基础、扩规模、提标准,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向高端延伸。
“到2020年,各项惠及贫困群众的产业,保守估计产出将达39亿元。”同心县委书记马洪海在机器轰鸣的项目工地,底气十足地给记者算账:种植业上,20万亩枸杞即将进入盛果期,一亩地老百姓纯收入5000元,年增收10亿元;8万亩园枣、50万亩玉米、35万亩中药材产值6.5亿元。养殖业上,一年出栏30万头牛,一头牛纯收入按最低2000元算,贫困群众可增收6亿元;羊、驴等产业还能再增收3亿元。此外各种劳务收入总计不少于13亿元。
马洪海说,以上只计算了有持续稳定收入的产业,仅这部分匡算,同心县到2020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可跨过万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