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昕
从年初被列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上半年沿海11个省份启动,到8月份选定重庆、陕西等6省市作为第一批内陆沿边地区建设试点,再到10月份《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关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框架意见》发布,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明确我国单一窗口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基本原则……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简称“单一窗口”)2016年的建设步伐明显更快更坚定。
事实上,在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里程中,2016年的确具有特定的时点意义,因为根据我国政府在世贸组织巴厘岛会议上的承诺,2017年将全面建成“单一窗口”。从2014年初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先开通国内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始,到2016年底国内共有20多个省市开展相关工作,一路走来,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立路径已逐渐清晰。
向先行者借鉴
2014年2月,上海首先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并相继在2015年和今年1月份推出了“单一窗口”的1.0、2.0版本。其中2.0版本还推出了移动互联网版本。历经两年多的发展,上海单一口岸已形成兼具监管和服务特点的9大功能板块,与22个部门实现对接,服务15万家企业。目前上海口岸95%的货物申报以及全部的船舶申报都在单一窗口上处理。它的高效运行,使得上海外贸进出口形势总体优于全国。
“上海模式”也开始复制推广之路——去年年底在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第八次联席会议上传出消息,长三角区域统一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启动建设,主要“蓝本”就是上海单一窗口。据透露,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首批试点项目已在太仓、嘉兴等地开展。而货物申报、运输工具申报、贸易许可等在上海单一窗口普遍受到欢迎的功能,其实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单一窗口”中都可以看到“身影”。
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年底,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有望推出3.0升级版。据上海市口岸服务办相关负责人透露,“单一窗口”将考虑引入银行、物流、企业等方面的数据,甚至与国外的数据库对接,实现贸易数据“不落地”传输,还可能增设或拓展物流、支付、保险、结算、代理等服务功能。
在探索中创新
除了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录、一次提交办结的“一站式”通关等“共性”外,一些省市的“单一窗口”还根据自身区位和业务特点,在不断摸索中创新出独有的“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