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9月6日电题:山区小学“翻身”记
新华社记者夏军
即便在五塘镇,横江教学点也是最偏远的教学点之一。可就是这个偏远教学点,上学期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却成了全镇第一。“刚宣布时,老师们都不太敢相信,因为以前横江教学点一直都排在全镇后三位。”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中心学校校长廖信说。
几年前,王竹小学横江教学点还都是瓦房,只有年纪大、家在本村的老师才愿来这里教书,多媒体教学设备是落后的“锅盖形”,且长期搁置。
如今,记者在横江教学点看到,通往教学点的道路全是水泥路,不大的校园里种着各种鲜花,崭新的桌椅、所有讲台前都装着多媒体设备。
“‘翻身’可不是只靠硬件设施的改变,教学点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已经大幅提高。”廖信说,光看服装,教学点的老师都是统一的,所有老师上课都非常自信,教学理念也丝毫不弱于城里老师。
兴宁区教育局局长陆先武告诉记者,近年来,兴宁区一方面不断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改变山区小学和教学点面貌;另一方面实施课堂改革,针对农村教师开展各类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
横江教学点的转变并非个例,在广西,不少山区小学变化同样很大。
七塘小学是当地一所村级小学,全校423名学生。校长黄明生说,最近几年,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有了塑胶跑道、钢琴室,而且学生宿舍全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学生们还成立了业余的‘鼓号队’,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条件好了,如今城里老师也愿意进村工作了。”廖信说,新学期开始,城区解放路小学校长和燕子岭小学校长都去了农村小学支教。
“以前农村和教学点教师拼命往乡镇跑;乡镇教师往城区挤;如今愿意进村任教的老师明显增加。”黄明生说,近年来,兴宁区加大偏远地区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力度,加上乡镇补贴,一些教学点教师每月收入比城区教师多700多元,提升了教师扎根农村的积极性。
陆先武说,为进一步鼓励优秀教师扎根乡村,教育部门在职称方面也进行倾斜,在乡镇工作20年的教师,计算机、外语都可以免考,论文不用发表,可直接参加职称评定。
澳华小学是兴宁区城区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城区硬件设施好、师资力量强,每年开学报名都爆满,‘城区撑破肚,农村吃不饱’现象突出。”陆先武说,为从体制上改变这一现状,兴宁区推动集团化办学。
澳华小学与较薄弱的五塘镇西龙小学结为“集团”,澳华小学副校长韦艳虹与多名教师骨干前往西龙小学任教,西龙小学教师则分批前往澳华小学任教。“城区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思维,刷新了我们的认识,这对我们农村老师帮助很大。”西龙小学一名教师说。
陆先武说,多措并举之下,兴宁区通过国家评估,被认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成为南宁市首批通过国家认定的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