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立新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收藏的画是真迹是精品,听到别人的称赞和夸奖。但是,当你在家里挂上一幅画后,你身边真正能看懂的未必有几人。有些人虽说是专业画家,画儿画得不错,但让他看别人的作品却很可能辨不出真伪。这就是“好不好”与“是不是”的区别。
画家看画,往往看重的是这幅画儿画得“好不好”,而鉴定家却是在判断这幅画“是不是”真迹。因为许多仿品也可能画得很好,但再好也不是原作,就像张大千仿石涛,尽管仿得很精彩,但终究不是石涛的作品。而另一方面有些作品虽说看上去不是很完美,但它很可能就是特定情况下画家的真迹。
有些书画鉴定家也是如此,当他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画家作品时,也常常会出现错误。我曾见过一位博物馆很有名气的老专家鉴定李苦禅作品时的情景,他左看右看费了半天劲,最后还是做出了错误的结论。这是因为,他所在博物馆里的馆藏品全都是古代书画,根本就没有一件“李苦禅”,他对苦老作品的面貌全然不知,所以他做出错误的结论也就在所难免了。
生活中真正能看懂画的人并不多,可敢开口评画的人却比比皆是。当你确定自己藏的画真是一幅好画后,就随别人去评说,你要做的就是保持一个超然的心态。一个真正的收藏家,要经得起被人说假,不能天天提心吊胆,把藏画之乐变成了负担。
我刚开始藏画时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当别人说是真迹时心中得意,当听到别人说假时心中不安,有时甚至还会半夜爬起来,迷迷糊糊地把画再研究一遍。这可能是每个收藏者都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吧。
2004年,我开始喜欢上了黄宾虹大师,但那时对他的作品还了解不深,只是着魔似的想买一张他的作品。后来终于如愿在一场拍卖会上以43万元拍得了《峨眉山龙门峡》,这在当时算是很高的价格了。画取回后便挂在了办公室。没两天,一位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教授来串门,我让他看这幅画,他瞥了一眼,随口说:假的。然后又说了些理由。他坐了半小时走了,接下来我可就开始闹心了。我赶紧把这画的照片发给一位专门研究黄宾虹的专家,请他帮忙看看真伪。专家看过后认为是幅很精彩的真迹。我还是不放心,又打电话求证另一位老师,这位老师也认为是真迹。这样,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大概过了半年多时间,国家画院一位画家到访,当他看到这幅《峨眉山龙门峡》后非常喜欢,执意要拿走,我只好忍痛割爱。他当时给了60万元。2011年春天,这幅作品现身北京匡时春拍现场,拍了253万元。最近几年间,这幅作品多次被当作黄宾虹大师的代表作刊登在多家报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