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梅
正在举办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作家莫言无疑是最大的明星,不仅出席了论坛,《收获》和《人民文学》也都宣布将在9月的杂志上刊发莫言的作品,前者刊发莫言最新完成的短篇小说,后者更开设“莫言新作”专栏,一口气刊登多篇莫言作品。
一个作家,无论他是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发表作品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这次莫言作品的刊发却被使用了“复出”二字。若仔细推敲,“复出”二字其实是有意思的,以往我们说“复出”多是说某影视明星或歌手多年不见后又有新作品,这两个字用在作家身上还是比较少见的。
要知道作家不同于影视明星或歌手,他们的作品是对生活的凝练和思考,高产并不是优秀作家的标配,有时候一部作品从酝酿到完成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所谓的空窗期也许正是一部作品酝酿的过程,因此并不能说有作品刊发他们就复出了,没有作品的时候他们就退出了。
这样的字眼用在莫言身上,大概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用看影视明星的眼光去看莫言了,毕竟他是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不知替多少中国人完成了梦想。从获奖消息出来后,莫言就持续生活在属于明星的喧嚣中,而且像许多明星一样,网上也开始散布所谓“莫言说”的鸡汤段子。更不用说莫言老家被追星者“洗劫”的闹剧。
可以想象,在这种举国追星的氛围中,“作家莫言”更多的时候已被“诺奖获得者莫言”所代替。后者身影过于高大,将前者的空间压榨得几乎无法生存,想要创作新作品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一次两家杂志大张旗鼓的宣传更是证明了这一点。这样的经历对于莫言大概也是一种考验,考验他能不能抵抗住喧嚣,保留作为一个作家的自己。等了五年,这个问题的答案终于出来了。
从目前披露的这些文字来看,“诺奖获得者莫言”文字的故乡依然是高密。莫言获得诺奖之前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自己创作剧本更喜欢传统叙事方式,对于先锋戏剧不太能接受。在他即将刊发的戏曲文学剧本《锦衣》中,正是以单线的叙述、起承转合的情节、大团圆的结局来证明他对传统戏曲的忠诚。而在组诗《七星曜我》中更可见举重若轻的幽默,而无诺奖获得者的自持甚高。
我们国家有一个获得诺奖的作家自然是值得骄傲的,但它应该带来的不只是作家个人作品的热销、作家忙碌到没有空隙的日程表,还应该产生更广泛的效应,引领更多人进入文学瑰丽的世界。可是看看过去五年,对于莫言的追逐大多还是停留在对诺奖光环的追捧,而不是对文学作品的推崇。
诺奖是对一个作家文学价值的肯定,而不是“绑架”。已经五年过去了,就让“诺奖获得者莫言”隐退,让“作家莫言”复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