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分钟救治,
多挽救200万个脑细胞
脑卒中是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约200万人,并呈年轻化趋势,其中2/3致死或致残。
但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仅有16%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被送到医院,其中只有1.3%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脑血管病诊疗中心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彭小祥介绍,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及早发现,尽快救治,早开始溶栓治疗一分钟,就可以多挽救200万个脑细胞。
绿色通道,
抢争救治“黄金时间”
为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院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超声影像科、康复科、急诊科等的技术力量,成立了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大力加强卒中绿色通道建设。
彭小祥介绍,医院对每一名卒中患者从120接诊时就开通绿色通道,120医生实时将病情通报给接诊医生,患者入院后实行“零等待”,先诊疗后付费,优先给予检查和治疗,及时开展多学科会诊,完善三级质控,用最快、最优的流程,对院前急救到院内急救每个环节时间精确到分钟,来缩短从急救车出发接病人到开始治疗的时间。
“绿色通道”开通以来,平均每周有10余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得到及时救治,据该院统计,其中3个月后生活恢复自理的达87%以上。
及时发现,
准确判断是“关键”
彭小祥介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急、病情重,不仅需要进行静脉溶栓,还要通过支架取栓,疏通堵塞的大血管,可有效减少病人致残率和死亡率,该院全年取栓近70例,成功率达80%以上。
他提醒市民,脑卒中及时发现对于抢救十分关键,市民应学会脑卒中的初步判断。他说,中风的征兆其实比较容易识别,目前常用两种方法:
一个是“FAST”判断法:
F即face(脸),要求患者笑一下,脑卒中患者脸部会出现不对称,无法正常露出微笑;
A即arm(胳膊),要求患者举起双手,看是否有肢体麻木无力现象;
S即speech(言语),请患者重复一句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
T即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立即送医。
另一个是“卒中G-120”口诀:
看“1”张脸,看是否不对称,有无口角歪斜;
查“2”只胳膊,双手平举,看有无单侧无力,有一只胳膊落下来;
“0”(聆)听语言,让患者说一句完整的句子,看有无语言不清,表达困难;
G为侧向凝视,眼睛出现一侧凝视,就能判断出是否为大血管急性闭塞或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