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果农科技服务队教师在丰都县与果农交流果树虫害防治技术。通讯员 张静 摄
7月16日,气温41℃。巴南区接龙镇关塘村余朝成家的果园里,王成秋正向10余名学生演示柚子套袋技术。
“王老师让百年柚树‘枯木逢春’啊。”王成秋是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土壤学专家、副研究员。8月19日,余朝成告诉记者,他家有一株百年柚树,是王成秋帮忙品种改良,培植出“接龙蜜柚”,种植面积达5000亩,成为带动脱贫增收的“摇钱树”。
接龙镇有种植柚子的传统,此前因为缺技术,结出的果实个小、口感不佳,一颗柚子一元钱都没人要,一些村民就砍树当柴烧。余朝成不服气,一直舍不得砍掉那株百年柚树。
2011年,退休干部陈开容组织16户柚子种植户,成立美亨柚子专业合作社,推进柚子产业发展。但陈开容一样面临柚子品种老化、品种没有竞争力的问题。
就在这时,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成立了果农科技服务队,并带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关塘村,王成秋发现了老余家这株百年柚树,并采用高接换种技术,与柑桔研究所的优质品种嫁接,培育出了新品种“接龙蜜柚”。
当天,接龙镇自力村的刘大爷参加了柚子套袋技术培训会。刘大爷3年前也是建卡贫困户。既没劳力、也缺技术,还差资金。他告诉记者,在果农科技服务队的技术指导下,他种植了70多株“接龙蜜柚”,每年收入有1万多元,自己早已脱贫。
“每年都要来开展技术培训。”高接换种、配方施肥、物理防虫、定期抽检土壤和水质……陈开容称,有果农科技服务队做技术支撑,接龙蜜柚果大、味甜,色泽好,产量也不错,并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和绿色食品认证。
据统计,2015年,美亨柚子合作社接龙蜜柚产量和经济收益比2014年增长了整整6倍。现在种植面积达5000亩,真正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