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风景林、湍河西岸生态林、休闲林,处处绿意盎然,村庄获评省级生态村;总面积2.3万平方米的草腐菌培育大棚,600余亩的林果生态种植基地,光伏扶贫项目全覆盖,绿色产业蔚然兴起,去年48户151人成功脱贫……在内乡县赵店乡张庄村,一条“绿色脱贫”之路正逐步铺就。
8月20日,在张庄村起明农场猕猴桃种植基地,一个个喷灌器正均匀地喷洒出水雾,树下套种的裕丹参叶子青翠欲滴。“农场采用钢管喷灌,肥水同灌,省工省水省成本,土壤不易板结。”该基地负责人毛起明告诉记者,农场施用有机肥,人工除草,用工量比较大,用工高峰期要七八十人,大部分是贫困户。
占地140亩的起明农场是该村“绿色银行”的一部分。如今,全村有林果种植基地600余亩。
“张庄村距县城不到10公里,发展生态观光采摘业大有可为。村里引导村民搞有机种植,真正把林果产业打造成‘绿色银行’,实现果香、村美、民富。”驻张庄村第一书记常安会说。
“这35座白色大棚都是培育草腐菌的,栽培原料是牛粪、玉米芯、麦秸秆,形成了‘草腐菌-菌渣-有机肥-种植庄稼-秸秆-草腐菌’的有机循环。”张庄村益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保磊介绍。64岁的贫困户冯延华说,他去年承包了半个大棚,扣掉租赁费,净赚两万块钱。在张庄村,像冯延华这样承包大棚的贫困户有20多户,还有不少贫困户在这里务工。
望着屋顶上闪闪发光的光伏板,贫困户张红英高兴地说:“这真是‘阳光照下来,现钱揣兜里’。”
“光伏扶贫项目和养牛养猪等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是内乡县扶贫的一大特色。”张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马超杰告诉记者,村里的贫困户已尝到了两个“全覆盖”的甜头,“这两个到户增收项目每年给每个入股贫困户分红6200元。”
马超杰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绿色产业,既让大地盖好绿被子,又让群众鼓起钱袋子。”③5
(南阳日报·融媒平台专稿记者胡楚强乔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