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泽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书名《咏而归》由此而来。当日众弟子在孔子面前各言其志,子路、冉有、公西华等各有大志小志,曾皙在旁鼓瑟,最后说,我想的是,暮春时节,换上春衫,约五六个朋友,六七个少年,一起到城西的沂水中沐浴,然后,到城里的舞雩台上吹风,最后唱着歌,兴尽而归。
夫子悠然神往,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皙为字,点为名,曾点的想法正合我意。
咏是唱,也是长,也是涵泳、玩味、沉吟,在咏唱中表达志意。
这本书大概也是咏,所咏者古人之志、古人之书,是自春秋以降的中国传统。而归,是归家,是向可归处去。
明代钟惺、谭元春编过一本《诗归》,钟惺在序文中谈到为什么要用“归”字,他说:其意在“以古人为归”,“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目有所止焉”。
钟、谭的文章我不喜欢,但钟惺这段议论,所说的也正是我的意思。编这一本《咏而归》,不外乎是,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时之人的心与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归。
这本书收录的是历年来所写的有关古人古典的短文,长文一概不取。以春秋先秦为主,兴之所至,迤逦而下,至于现代乡野。最后落到几篇谈闲情的文章上去,也正是从曾皙之意,由家国天下,归结到春水春风、此身此心。
(《咏而归》 李敬泽 著 中信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