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崇谷
艺术作品无论从内涵到形式,要追求境界高尚,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才能动人心弦、滋润心灵。一件艺术作品是否是精品,首先应看它有无高尚的艺术境界。
真正的艺术精品应是神情显露、意境高雅的作品。诗词界有种观点,认为诗词作品质量如同金字塔,最底层是技术层面,中间是艺术层面,最高层是意境层面。诗词创作如只停留在技法和艺术层面,那便属平庸作品。只有到了意境层面,才是上乘之作。书画创作有如禅学所提倡的,认识事物必须经历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为第一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为第二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第三境界。绘画如果停留在画山即是山、画水即是水阶段,属于低端作品,只有上升到看山不是山又是山、看水不是水又是水,这才进入了高的境界。国画作品的精就在于要有“画外之境”,即古人绘画所提倡的不求形似,而求神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齐白石认为中国写意画的评审标准是“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吴冠中先生也主张国画创作应追求意境之美,认为意境比技法更重要:“一切技法都是奴隶。”
艺术作品超于技法之上的意境或精神内核是什么呢?这就是“能让人动心,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的精神气韵。有艺术家甚至认为:为文艺打分的标准应当是陶冶心灵的能量。这是非常中肯的观点。所以古人作画既不轻视技艺,更重视精神的彰显。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除了女史形象典雅端庄、神情温顺柔和、线条细劲连绵、色衫明丽秀润这些技艺特色外,更突显了这幅画的精神对人的教诲作用。顾恺之所处的西晋时期,西晋皇帝司马衷是个弱智,国家大权为皇后贾氏独揽。贾氏嫉贤妒能,玩弄权术,又心狠手辣,荒淫无度,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劝诫和警示世人。顾恺之便以此作素材成画。作品中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车,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国政的故事……每段故事都以精美文字和书法作注释说明。这幅画蕴涵了当时中华女性应当遵守的道德理念,具有典型的引导意义,所以不仅技艺精湛,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高尚的思想境界,能达到规劝教化世人之功效,是真善美统一之精品。郑板桥的《柱石图》别具一格地画了一块昂然孤立但气势凌云的石头,题诗“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此画以石头的精神赞美了陶渊明刚直不阿、不为五斗米放弃人格向权贵屈服的高贵品质,精神境界的成就远大于技艺法度的成就,观之使人心灵受到震撼。
前不久,我创作了一幅《打篮球》。画4个青年分两组比球,其中两人合手去抢对方手中的球,对方拍着球后退以避其攻势,画上题诗:“我抢你夺狼虎天,攻防进退巧周旋。为得胜券操吾手,退后原来是向前。”以打球为例说明人们在谋事做人中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讲究方式方法,才能长久处于不败之地,从而追求画外有意、以画言理的奇妙效果。
好的艺术作品,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当然,创作艺术精品也不能不讲究技艺。技法之上的境界,是永不过时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