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错。不久前,国内游客失手打碎昂贵玉镯的新闻,引起诸多网友的关注。类似的意外一旦发生,可不是赔几万元就能解决的,尤其是遇到人员伤亡,赔偿有可能是天文数字。其实,很多国家都存在应对这种情况的“第三方责任险”,只要能证明不是故意搞破坏,而是意外疏忽,这个险种可为你的过失埋单。
在荷兰,尽管没有法律强制公众购买,但由于有清晰划分责任、规避海上贸易风险的文化传统,购买第三方责任险非常普遍。而且,责任险的价格非常亲民,以保额上限125万欧元的责任险为例,一个人的保费平均每月仅2.73欧元,如果和配偶、孩子一起上保险,每月只需多缴约2欧元。而购买保额上限250万欧元的责任险,全家每年只需多缴约11欧元。花一杯咖啡的钱,意外时刻可以抵上百万欧元的赔偿,促使不少荷兰人早早形成了上第三方责任险的良好自觉。
保险是成熟社会的一种重要标志。它为生命、财产加了一道保障,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人们遇到突发情况时的焦虑。类似前述的“糟糕”时刻,在其他地方可能会引发事件相关方的争论,荷兰人倒是不急不躁,十分镇定地找各自的保险公司,征询理赔办法。毕竟,谁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而有了责任险兜底,由保险公司出面化解,当事双方就可以“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
保险不仅是调解陌生人纠纷的安全网,甚至可以是呵护亲友关系的润滑剂。曾有荷兰华人讲过这样的故事,她婆婆初次来家做客时,碰倒了一个精美的青花瓷瓶。花瓶价格不菲,婆婆赶紧致歉,同时立即给保险公司打电话,申请了全额赔偿。她的逻辑是:自己不慎打碎了东西,不能因为东西是家人的,就不了了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让别人为自己的过失承受损失,这对家人同样适用。当上责任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也在无形中强化了投保人对待自己、对待他人的责任意识。
除了荷兰,德国也是运用责任险的典范。比如,为了防止狗咬伤人、咬坏东西,养狗居民会选择购买预防责任保险。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德国已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认责赔偿体系。德国商品检验基金会曾在旗下的“理财测评”杂志中呼吁:“谁如果还没有个人责任险,应该立刻买一份!”无心之失惹了麻烦,人们不必担心因此赔个倾家荡产,这样的观念在一些国家已经渗透于生活细节之中。
分工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不可预知的风险随处可见。俗话说,饱备干粮晴备伞。懂得如何合理避险,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对西欧很多国家而言,让保险服务于生活,救急于实际,不仅是保险公司的宣传口号,同时也逐渐成为公众维护自身权益的社会共识。无论是从优化保险发展市场环境,还是从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的角度来说,应该给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一些支持,使其成为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今天预备明天”,才有可能提供更稳定的保障预期,确保生活质量不因意外而轻易改变。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1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