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现瑞 袁婧
牛仔裤、T恤衫、黑框眼镜,青涩的表情,庄文杰今年才满24岁,去年刚刚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毕业,但创业经历却不短。早在3年前,还在读大学期间,庄文杰就跟同学一起尝试创业,从事动漫设计,并先后辗转成都、上海、杭州、深圳、香港等多座城市。他在成都待的时间最长,差不多两年时间。
庄文杰最终还是回到了香港。今年初,他在香港注册了新公司,目前员工总共8个人,其中4个是兼职。
每个月至少要拿出几十万港元来发工资,这是个严峻的考验,一到快发工资那几天,庄文杰就多少有些焦虑。还有房租等各种支出,每个月都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难啊!”说起公司,庄文杰一脸焦虑。在他看来,香港市场太小,而且巨头很多,留给小微企业的机会少得可怜。
“那为啥还回港?内地有那么大的市场。”记者问。
“内地就没有问题了吗?”庄文杰把球踢回来,“肯定也有问题啊,不见得比香港少,否则,我也不得回港了。”
在庄文杰看来,内地各种招商引资信息满天飞,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香港却缺乏一个统一的发布渠道。他建议,在成都设立一个川港创业家协作平台,类似于“青年人才驿站”的深化版,方便两地创业人士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欲开川港创业大门,交流与沟通是第一步。”
创业的过程漫长复杂。拿公司注册来说,内地很多地方都要求公司注册要有固定的场地、公司负责人的内地身份信息;而在香港,这方面就要简便很多,注册公司很简单。
内地和香港的不同,导致交易成本很高。庄文杰举了个例子,香港的手机到了内地,就刷不开共享单车。透过这个现象,庄文杰看出两地之间需要沟通的还有很多。
在庄文杰看来,成都对创业人才的需求的确挺大,尽管在国际化方面短期内难以追赶上海、深圳等地,但创业的成本很低,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应该发挥好这个优势,吸引更多创业型公司入驻。
庄文杰正在考虑把他的想法草拟成一份计划书,投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有关青年工作的机构,呼吁以更大的力度推动两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