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上和谐发展黑骏马——内蒙古辉煌70年系列述评之民生发展篇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5日电 题:跨上和谐发展黑骏马——内蒙古辉煌70年系列述评之民生发展篇
新华社记者任会斌、董璐
实现全面进步,共享幸福生活,是内蒙古自治区各族群众梦寐以求的愿望,自治区成立翻开了草原繁荣发展的新篇章。多年来,内蒙古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加民生投入,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群众获得感空前提升,北疆大地一片祥和。
改革发展增进百姓福祉
发展为了民生,抓民生即是抓和谐。忆往昔,内蒙古大地上百姓生活贫苦,草原上疾病流行,民不聊生。如今,区强民丰,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内蒙古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的发展导向,立足打基础、谋长远、见实效,增加投入,完善政策,发展医疗、教育、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医疗卫生服务是民族昌盛和群众生命健康的保障。自治区成立伊始缺医少药,传染病流行,人均寿命不足35岁,人口连年减少,1947年下降到83.2万人。
如今,全区已经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去年人均寿命上升到75.8岁,蒙古族人口增长到458万人,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人口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70年前,内蒙古学校和教师奇缺,9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如今,内蒙古已形成覆盖城乡、层次齐全的现代化办学体系,提前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去年全区高中、高等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93%和33%以上,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守护好各族群众的共有精神家园,要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协同进步。
保障网筑牢社会和谐基础
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是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前提,增加资金投入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仅“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各级财政就投入民生资金1.18万亿元,是“十一五”的2.6倍。自治区财政资金,越来越多地向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倾斜,“十二五”以来,每年的民生支出均占全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以上。
改善民生需要增加投入,更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编织好社会保障安全网,才能筑牢社会和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