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22日发表布朗大学当代南亚研究中心主任阿舒托什?瓦尔什尼为该报撰写的题为《莫迪的非自由主义倾向威胁印度民主》的文章。文章说,如果印度变成一个主要服务于多数印度教徒,同时处处针对少数民族和政府批评者的国家,那就太悲哀了。
在刚刚庆祝完独立70周年的印度,民主制度正在显示出两面性。印度选举制度的活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介于两次选举之间的时间,印度政治制度开始表现出极度非自由主义民主的特征。
在政治学理论中,非自由主义民主指的是这样一种民主:只关注选举,而在介于两次选举之间的那几年,却违背一些民主制度的核心原则,特别是言论自由。
这种民主制度将选举视为民主的唯一尺度,而某一政党一旦当选,通常就会代表多数团体寻求不受制约的权力。纳伦德拉·莫迪总理领导下的印度,已经显示出这种迹象。
印度民主制度在选举上的活力众所周知。自1952年以来,印度已经进行过16次全国大选和362次邦一级选举,印度中央政府已经实现了8次和平的权力移交,地方一级的权力更迭更不胜枚举。
1992年,印度在原有的两级民选地方政府之外,又增设了一级民选地方政府。
自那以后,每隔5年,就有约300万名地方议员通过选举产生。
过去30年,与西方民主经验不同的是,印度的贫民阶层、及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和富裕、及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一样多、甚至更多地行使投票权。选举已成为公民的节日。
有可比证据显示,民主政体可以建立在任何经济发展水平之上,但当建立在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上时,民主政体崩溃的几率非常高。即使经过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印度仍是一个中低等收入水平国家,因此,印度能够长久维持民主体制,尤显瞩目并享誉全球。
但印度与日俱增的非自由主义也有必要以批判的眼光关注。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莫迪政府对言论自由的处理方式。印度以往历届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做得不好。
例如,当一些群体声称某些小说或专著冒犯了他们时,这些图书就常常遭到封禁。那些持激烈反政府立场的个人或组织也常被找麻烦。
但这种状况现已变质。常常把异见等同于不爱国的印度政府,创造了一个制造恐惧、歇斯底里和实施惩罚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