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经开行超过5000列,初步形成西、中、东3条中欧铁路运输通道。在西部,中欧班列成为打造西部开放高地的新载体,探索出陆上贸易新规则;在中部,中欧班列运营模式逐渐成熟,造血能力不断增强,返程班列比去程还多;在东部,中欧班列积极适应市场化需求,率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些线路的蓬勃发展,不仅密切了中欧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见证了“一带一路”建设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近日,经济日报派出采访组,赴西部重庆、中部武汉、东部义乌三地,实地采访中欧班列发展情况。
9月15日,首列由山东威海港直达德国杜伊斯堡港的中欧直达班列发车。这是山东首列“点对点”中欧班列。唐 克摄
9月6日16时40分,一列开往德国汉堡的中欧班列从郑州启程,开始了第5000次中欧之旅。隆隆的“钢铁驼队”就像砥砺奋进的中国一样,承载着活力与担当,昂首前行。
5年来,中欧班列已开行52条线路,到达欧洲12个国家、32个城市,年均增幅达152%。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中欧班列再次将欧亚大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共拓发展共享、互利共赢之路。
横跨欧亚大陆的丝路快车
欧亚大陆占世界陆地的五分之二,囊括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九,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在古丝绸之路上,沿线国家和人民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紧密联系在一起,横跨亚欧大陆,绵延7000多公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文明大通道。
而中欧班列将已有的欧亚交通运输干线串了起来,所经之处,其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越来越强。它带动了中国内陆城市的外向型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激活了部分衰退的沿线货运体系;它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出口的份额,也拉动了当地就业;它既是一条物流干线,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引擎。
综合来看,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去年6月启动的“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并由此在亚欧陆路物流和贸易通道方式释放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潜能;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综合成本降低及物流影响度和市场绩效的大幅提高;得益于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与境外协调能力增强;得益于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步伐加快。此外,地方政府为拉动地方经济所给予的不同形式支持,也是促进中欧班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