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欠薪、破产,一年亏掉1300亿!2000余家民营医院卷入倒闭潮

民营医院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只是疫情下医疗机构困境的冰山一角。

星期四 2022.07.28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欠薪、破产,一年亏掉1300亿!2000余家民营医院卷入倒闭潮

时代财经       2022-07-28 08 : 57
A+ A-

在报道引发关注1天后,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医院职工终于领到了欠发的5个月工资。

7月20日媒体报道称,丹东振安区医院已经连续5个月没有给职工发放工资,该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引发舆论关注。据后续报道,仅一天后,7月21日,振安区医院便发放了5个月的薪资。

丹东振安区医院拖欠薪资并非孤例。在疫情冲击下,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是综合医院还是专科医院,均举步维艰,至今没有走出颓势。

医院营收缩水,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医院长时间拖欠工资的事件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

近日,辽宁葫芦岛市卫健委更是对外坦言:“因全国持续不断的疫情影响,财政收入也受到较大冲击,形势紧张,既要确保按时还债、又要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维持正常运转都非常困难。”

事实上,并不是每一家陷入欠薪旋涡的医院都能像振安区医院一样得到顺利解决,更多的医院仍然在亏损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疫情下的医院困境也反映在资本市场上。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民营医院上市公司股价普遍下跌。其中,体检龙头美年健康(002044.SZ)下跌超过35%,口腔龙头通策医疗(600763.SH)的股价跌幅也超过22%,在退市边缘挣扎的*ST宜康(000150.SZ)的跌幅更达到55%。

业绩集体下滑

疫情以来就诊人数减少,给医院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下降。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1日,A股共有9家以医疗服务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业绩预盈的仅有3家,分别是刚刚完成重整程序、摆脱了债务危机的恒康医疗(002219.SZ)、澳洋健康(002172.SZ)以及普瑞眼科(301239.SZ),其余6家业绩预亏。

其中,今年上半年,美年健康的营业收入预计为28.5亿元~30亿元,同比下降11.36%~15.79%,预计净亏损为6.3亿元~6.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预计扩大47.74%~59.47%,是目前已披露中报业绩预告的同类企业里,亏损额度最大的企业。

美年健康在公告里表示,今年1-2月公司开局良好,收入同比增长17%,其中到检人数同比增长5%,但自3月份开始,全国呈现长时间、持续性多地散发、局部爆发的疫情环境,华东、东北、华北等多个大中城市持续封控限流,全国有150余家体检中心平均停业时间超过40天,仅上海地区就有22家门店停业,平均每家超过80天,这给公司业绩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旗舰医院所在的城市疫情情况。比如国际医学的两家医院都在西安,受到西安疫情影响,两家医院都先后被暂停营业,这对公司的业绩来说就是致命打击。再比如爱尔眼科,它的医院数量比较多,分布地区也比较广泛,所以从整体上看,业绩受到的影响没有这么大。”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主任庄一强博士告诉时代财经。

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际医学(000516.SZ)预计亏损5.8亿元~6亿元。国际医学对此解释称,亏损主要是因为公司下属的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自今年1月13日期停业整顿3个月,于2022年4月13日经批准复诊,两家医院停业整顿期间,公司的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上述两家医院自复诊以来,医疗业务恢复较好,日住院床位已经恢复至停诊前水平。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旗下医院遍布全国多个省市的爱尔眼科(300015.SZ)。截至2021年12月31日,爱尔眼科境内医院数量达到174家,门诊部118家。尽管疫情也对爱尔眼科部分医院的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但从整体上看,其业绩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41.69亿元,同比增长18.72%;实现净利润6.11亿元,同比增长26.15%。

负债率攀升,多家民营医院破产

民营医院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只是疫情下医疗机构困境的冰山一角。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年总计亏损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高达553万元。

虽然享有一定的财政拨款,但在疫情影响下,公立医院的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

“实际上,现在财政拨款给公立医院平均只占医院支出的10%左右,剩下的90%都要靠公立医院全体员工自己挣。而民营医院是100%需要自己去挣。100%与90%相差很多吗?”庄一强对时代财经表示。

今年7月初,国家卫健委披露2020年度二、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约40%的二级医院亏损,亏损医院的比例较2019年增加了16.75%,其中7.51%的资产负债率超过100%,49.53%的资产负债率超过50%。相较之下,三级公立医院的情况暂时比较稳定,资产负债率为44.09%,与2019年基本持平。

资金压力陡然增大,医院也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天眼查显示,企业名称包含“医院”的企业在2021年迎来吊销/注销的高峰期。2021年,“医院”相关企业吊销数量达到408家,同比2020年增长110%;注销企业数量达6268家,同比2020年增长80%。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自2020年初疫情至今,与医院相关的破产案件多达768件。今年5月,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余小宝曾向《财经·大健康》表示,疫情以来,已有2000多家民营医院破产倒闭。

春天何时到来?

医疗机构能否挺过寒冬期,在下半年迎来复苏,是医疗行业投资者们最关心,也最为焦虑的问题。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求是》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的文章,提出要加强收治隔离能力,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永久性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把防控的人力物质资源备足备齐,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启用。

“其实下半年医院业绩能否恢复,最主要还是取决于疫情的防控。”在庄一强看来,永久性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等措施是为下半年甚至明年的抗疫常态化做准备,社会经济活动或将逐步恢复正常。

一名医疗行业人士则对时代财经表示:“医疗行业投资冷却不仅仅是疫情的缘故,这是一个周期性的问题。大概从2015年到2017年,那时候市场给医院的估值很高,想要投资医院的机构也特别多,但随着医保控费、药品加成取消、药品集采等一系列政策实施,大家发现医院也没有想象中容易赚钱,所以从2019年、2020年开始,热度开始慢慢退却。”

今年3月,网络上传出一份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关于请协助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的函》,文件显示,卫健委体改司组织专家研究营利性理疗机构上市融资是否会产生不良示范效应。该消息一度引发市场恐慌,通策医疗、爱尔眼科等闪崩跌停。虽然该信息的真实性最后并未得到证实,但市场的波动也反映出投资者对民营医疗未来发展的担忧。

庄一强对时代财经表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个性化医疗、消费医疗的需求也会随之提高,而这两种医疗需求恰恰是公立医疗难以满足的。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医疗需求也会相应提高,社会办医可以为公立医疗减轻负担。“支持社会办医,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社会都是有利的,因此不必担心。”庄一强说。

责任编辑:CF017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