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几关系非常友好,但两国晴朗的天空偶尔也会飘过中苏对抗的阴云。
1976年11月,钱其琛奉调回国,出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至此,他的外交生涯开始踏上快车道。
从新闻司长到外交部长
1976年,王嵎生进入了外交部新闻司,从科员到处长,一直在钱其琛的领导下工作。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对钱其琛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平稳,很注意方针政策,注意兼顾各方利益、兼听不同观点。
王嵎生说,外交部新闻司主管国际形势分析,每天要向中央反映国际动向和舆论导向。钱其琛非常注重为中央提供高质量参考。
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实施南下印度洋战略,国际上众说纷纭。当时中美刚建交不久,外交部新闻司把向中央反映美国的舆论动态作为工作重点。钱其琛要求,简报要短,内容要详实。
新闻司为此搜集了成百上千篇相关文章,但写成《新情况》简报后,不到1000字,标题为《美国怎么办》,包含六条主要观点。此前,新闻司从没有做过这样简短的简报。
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一再就美对台军售提出抗议,中央很关注美国的舆论动向。这时,美国一家周刊发表文章《中国无法不吞下这颗“苦果”》,声称中国当时的主要对手是苏联,中国担心苏联的威胁而有求于美国,所以最终不得不吞下这颗“苦果”。
新闻司很快将文章直译出来,登在外交部内刊《新情况》上,标题为《中国果真不得不吞下这颗“苦果”吗?》。钱其琛看后,迅速报送外交部领导和中央领导。邓小平当天在简报上批示:要中国吞下这颗苦果,没门。他指示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第二天在北京机场为结束访华的美国国务卿黑格送行时,一定要明确告知。
经过努力,美国终于与中国签署了针对台湾问题的《八一七公报》。
1978年,沈国放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也进入了外交部新闻司。
这期间,他几次随钱其琛出差,其中一次是陪外国记者去西藏访问,接触较多。两人还是同一个党小组的成员,过组织生活发言时常有交流。他想,可能就是这些接触,让钱其琛了解了他,为他日后担任钱其琛的秘书打下了基础。
在钱其琛担任新闻司司长时期,外交部开始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建立新闻发言人的契机,是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1982年3月24日在塔什干发表的讲话。针对其中释放的改善苏中关系的信号,邓小平指示外交部立即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