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局】今天,这两份党内重磅文件不可不读)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党的全会闭幕后,相关文件的出台总是舆论关注的重中之重。按照十八大以来的惯例,人们可以期待的不只是文件,习近平向全会作的说明,也会第一时间出炉。
即便早有准备,拿到两份文件以及一份说明后,我等还是倒吸一口气。《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3600多字;《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6800多字;习近平关于两份文件的《说明》,7900多字。
然,从头至尾读完,这近三万字并无一句废话。读完并不容易,时间就是生命,省下读者诸位的时间,是件善莫大焉的事。我们这家时政解读30年老店,精心为这圆满闭幕的六中全会,总结出了六条不可不读之理。
位阶仅次于党章
六中全会公布的文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分量有多重?
在习近平长达7900字的《说明》中,有不少极为精要的概括。其中对于《准则》,他在最后一段中专门做了说明——“在党内法规体系中位阶比较高,仅次于党章”。
这涉及到党内制度的位阶排序,自高到低分别是党章、准则、条例、规则和规定。党章自不必说,准则在中共的制度中数量也非常至少。岛叔印象中,一下子能说得上来的,无非就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去年刚修订)。
一切皆有来由,习总特意强调准则的位阶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的是六中全会的重要性之高。因为正是在这次全会上,时隔36年推出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他也明确解释了,为何没有“搞成条例那样的体例”。那种体例是什么?针对性强,讲究标准,讲究实际操作性,事无巨细的将相关领域全覆盖,但凡需要即可查阅到明确规定。而偏偏,习总说,这次的准则,是一个思想性、政治性、综合性很强的文件。体例不搭。所以习总在《说明》的最后,专门解释说,“现在的准则稿同1980年准则风格是一致的”。
这是一种什么风格?读完近1.4万字的准则后,几个核心感受。
一是文风非常犀利。比如在总结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问题时,光是“主义”一口气说了10个,几乎穷尽了可以想到的方面。
二是用词非常直接。随便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态度暧昧、没有态度、明哲保身、当老好人、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野心家、阴谋家……简单说,这几年中央巡视组用过的词,里面几乎都能找到。而这是非常严肃的准则,不是巡视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