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我请求随部队南下出征。”说这话的是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南下支队第三大队队长的张仲瀚。此前,他并不在出征名单上。在毛主席召开的原359旅干部会议上,他抓住机会越级请战,得到了毛主席的响应和赞赏:“贺龙夸你燕赵多才子,我说你是勇武一战士,我批准了!”
除了在急难险重等情况下、在推动改革和重点工作中,在战场上不时出现越级请示外,外交工作因其事关重大、情况复杂,为了迅速决策,也常出现越级请示汇报的情况。
据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回忆,当时中国和土库曼斯坦达成了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有关协议。2006年4月,拥有很高威望、身染重疾的土总统尼亚佐夫访华,心愿之一就是希望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共同签署协议。但按规定,这样的协议应由两国能源部门负责人签。尼亚佐夫很坚持,把我驻土大使请到宾馆,称如果协议不由他本人签,他就回国。
张国宝只得硬着头皮越级给胡锦涛办公室打电话汇报,约半小时后,就得到了回复:“胡主席说了这是件好事,明天由他和尼亚佐夫总统来签。”难题得以解决。
还有一个外交领域的越级汇报颇为有名。1999年11月,中美关于中国入世的谈判曾一度陷入僵局,不料中方辗转接通美方人员电话后,对方要求,次日凌晨双方小班子再谈一次。时任世贸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马上意识到,美方要有真正的动作了,他随后越级给时任总理朱镕基打电话汇报,直陈谈成的希望很大。最终,朱镕基出现在谈判现场,谈成了。
越级请示之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不过,越级请示始终是“非常规之举”。在特定环境下越级请示,并得到高层的明确指示之后,当事人除了执行指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由于越级请示并未遵守有关程序,有的直接上级甚至毫不知晓,因此当事人需要尽快向其说明情况,力求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如张国宝得知尼亚佐夫总统坚持自己签协议后,就给顶头上司——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打电话汇报,得到了“再做做尼亚佐夫总统的工作”的指示,但工作没法做通。胡锦涛提出自己来签协议后,他又向马凯等领导做了汇报。
当越级请示的事项涉及到其他领导和同事时,亦需尽快与之沟通。据《说不尽的外交》记载,2003年6月,时任外长李肇星访问泰国,泰国总理提出希望时任中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吴仪代替原代表高强,出席亚太地区防治“非典”国际会议。感受到泰国热情的李肇星出访回国当晚,就给吴仪打电话说明情况。此后,李肇星利用陪胡锦涛见外宾的机会向他作了汇报,吴仪顺利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