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前景也很不乐观,面临中国本土车企的巨大挑战。中国是全球市场容量最大的汽车市场,市场容量增长速度相当可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7年我国汽车市场增速为5%,销量将达到2940万辆。然而在这种背景下,韩系车竟然出现了销量的断崖式下跌——2017年5月,现代集团旗下的现代和起亚两个品牌在华销量为5.2万辆,同比骤减65.1%之多。韩系车遇冷与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有关。2016年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销量排名前5名依次为哈弗(93.80万辆)、长安(79.15万辆)、吉利(76.12万辆)、宝骏(76.06万辆)、比亚迪(47.87万辆),风头已经完全盖过韩国现代集团。
韩国现代汽车的公司展台(图片来源:参考消息)
由于世界经济大环境不甚乐观,与外贸密切相关的造船业和海运业近年都不景气,而它们恰恰是韩国的支柱产业。先说造船业,中国是韩国最有力的竞争对手。2016年,在全世界船只订单较去年同期暴跌70%的行业严冬中,中国造船业逆势扩张,甩掉韩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再说海运业,2017年第一季度,中远海运集团航运板块、物流板块以及金融板块的5家上市公司均实现盈利,其中4家获得正增长。
对比一下2015年中国和韩国的出口结构就会发现,中韩两国在机电产品、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门类上具有相当大的重合性,这预示着中国和韩国的产业竞争无可避免。中国政府在产业升级上是舍得下血本的,这正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对象。一旦这些产业走向成熟,不仅会通过进口替代将韩国企业挤出中国市场,还会进而与韩国企业争夺全球市场,这对于外贸依存度极高的韩国是非常不利的。
考虑到中国产业升级对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构成的长期影响,韩国很难出现高速经济增长。而事实上,韩国最近5年已经陷入不稳定的低速经济增长(2011年为3.7%,2016年为2.8%)。中国的转身只会使韩国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
经济长期低迷意味着社会上升空间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再到后来,“伪中产”的小资产阶级纷纷跌落到无产阶级群体之中,财阀与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激化——这正是日本1991年经济泡沫破裂之后走过的道路,也很可能是韩国即将走上的道路。
韩国与日本的上层建筑高度相似,都是政治门阀与大财阀的结合,而这种阻断社会阶层流动的上层建筑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