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几经修改、校阅,《实践论》于1950年12月先被译成俄文,在苏共中央刊物《布尔什维克》发表,同月在《人民日报》发表,1951年10月放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矛盾统一法则》章节更名为《矛盾论》,于1952年3月放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1952年4月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1962年《毛泽东选集》再版时,将《矛盾论》移入第一卷,成为姊妹篇。
二、《实践论》《矛盾论》的历史贡献
在谈《实践论》《矛盾论》历史贡献时,我们先回顾一下其主要内容。
1.《实践论》的主要内容
《实践论》的副标题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这就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就是阐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相互关系问题的。毛泽东同志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核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重点剖析了曾经导致中国革命失败的党内主观主义者的认识论根源,坚持和发展了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为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奠定了哲学基础。
全文可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1-5段),阐述实践对认识的基础作用。主要的观点有:反对旧唯物论,坚持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活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认识也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第二部分(6-19段):阐述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主要的观点有: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认识开始于经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反对教条主义;认识有待深化,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反对经验论。
第三部分(20-25段):认识运动是无限发展的过程。主要的观点: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落后于实践是右倾机会主义,开历史倒车,超越了实践是冒险主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