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加州大学伯克利“鳍式晶体管”——“变平房为高楼”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胡正明是“鳍式晶体管”的发明人,2011年因特尔率先采用这一技术,使摩尔定律得以继续。当日会上,胡正明公布了他们今年的创新:引入硫化钼作材料,让二维半导体可以“变平房为高楼”,还可以将晶体管缩小到1纳米。胡正明说,这可能让半导体晶体管密度再增加1000倍。这意味着互联网将来的速度和普及度也还有千百倍成长的空间。可以预期,互联网不仅仅会更广,也会更“深”。
8.百度大脑——全面拥抱人工智能
百度大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超大规模的计算,一是先进的算法,另外则是海量的大数据。百度有全球目前最大的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有万亿级的参数、千亿级的特征训练和千亿级不同的模型,以及几十万台服务器和各种不同的架构等。这些数据有搜索的、行为的、定位的、交易的,可以打造个性化的知识图谱以及商业逻辑和用户画像。
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说,百姓生活将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如用手机搜索、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翻译的各种功能都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百度也在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教育和医疗领域,模拟病人和医生间对话,人工智能自身可阅读大量文献据此判断病例。无人驾驶技术也应用了人工智能,同样会融入人们的生活。
9.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寒武纪1A”深度神经元网络处理器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院孙凝晖带来了“寒武纪1A”深度神经元网络处理器,它具有人一样的智能。它模仿人的神经网络,计算指令不同于一般的CPU。功耗很低,功能很强大,借助它有望把阿尔法狗塞进一部手机里。从理解语言到图像搜索,许多人工智能功能都可以依赖它。
10.三星复合生物信号处理器——准确了解健康状态
三星复合生物信号处理器是采用45纳米特殊的半导体工艺制作而成,内嵌快闪存储器。在人身上,生物处理器可以监测5种生物信号,并且转化成数据。事实上,内置电源管理系统可以从一个电池供4个不同的内置电源,这些功能集成的微型组件厚度仅有0.4mm。它可以将不同的软件或算法装载到生物处理器当中,监测5种生物信号,包括心率变化、身体成分、情绪变化、呼吸异常、体表温度等等,通过复合这5种信号从而准确了解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