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秩序,傅莹说,从英国脱欧事件可以看出,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人们在问:欧洲一体化是否已经反向发展?是否会加快世界权力结构的去中心化?中国对世界一向持整体观念,中国的最大利益在于全球的稳定发展。因此,中国仍要与英国更加紧密地合作,也要继续坚持支持欧洲一体化。
傅莹说,英国和西方都认为当今的世界秩序是由美国建立和主导的“美国治下的和平”,这个秩序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发挥许多作用,美国作为主导者从中获益匪浅。但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从未完全接纳中国。尽管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因为与西方体制的差异,中国长期以来在政治上被西方世界所排斥,在军事安全上美国主导的军事联盟也不关心中国的安全利益,甚至在亚太对中国构成安全压力。因此,这个秩序存在缺乏包容性的缺陷。
傅莹认为,现在这个“世界秩序”自身也面临多重挑战,无法为今天世界的所有复杂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有时甚至制造的问题多过解决的问题。她举例说,美国和西方试图在全球推广西方价值观已被证明效果不彰,尤其是在一些国家,旧的治理体制被破坏,新嫁接的体制却不能有效运作,权力真空引发更多混乱,甚至动荡外溢,结果带来的不是秩序,而是失序。而在防御领域,美国主导的军事联盟将其安全利益置于他国之上,在全球安全中引发新的矛盾,尤其在一些地区争端中导致更为复杂的局面。如果控制不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导致失序。
傅莹说,全球化的进程改写了世界,同样也改变着世界力量格局。过去几十年来,资本、技术和市场从西方发达中心向更广泛的边缘地区扩散和转移,使较不发达国家有条件实现经济超越型发展。而现在伴随这个转移和扩散,世界权力也呈现分散化的趋势,同时一大批新兴国家更多地参与世界事务和分担责任,国际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和应对、重新构建或者是补充新的秩序结构。
关于中国对秩序的认识,傅莹说,中国自认为是“国际秩序”的一部分,而中国所说的“秩序”指的是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组成的“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法原则,它或许与“美国治下的秩序”有重叠,但不完全重合。中国对这个由联合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有很强的归属感,当年参与其创立,现在是受益者、贡献者,也是改革者。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话来讲,中国的意图“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中国正在为改革、完善国际秩序贡献力量,在经济上提出了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倡议,安全上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