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6.4%,增速比前7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0.7%,与前7个月持平。
在地方层面,作为民间资本活跃的大省,浙江省的民间投资规模也出现明显回升。2017年上半年,浙江省民间基础设施投资880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比全部投资、民间投资分别高出19.6个和16.1个百分点,占民间投资的10.3%。另外,重庆、福建、天津、上海、广东、江西、贵州、湖南、海南、河南、黑龙江等11个省份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都超过1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近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年初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明显,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效果来看,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民间投资的好转意味着实体经济的复苏,也带动经济出现好转。
五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较多改善民间投资环境的政策,仅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就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一些限制性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持续降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改善了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与去年徘徊在2%至3%的同比增速比较,当前民间投资同比增速基本维持在6%以上的水平,摆脱了去年年初的持续下滑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民间投资进入复苏期。
借力PPP打破“玻璃门”
与现在民间投资回暖形成对比的是,此前民间投资遭遇的“玻璃门”、“弹簧门”正在被打破,尤其是在具有公共属性的基础建设领域,民间资本借助PPP模式实现深度参与经济建设。
五年来,针对民间投资体制机制面临的众多痼疾,我国各部门各级政府不断努力为民间资本搭台、铺路。如营造一视同仁的公平投资环境,进一步放开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去除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有效举措,切实解决民企与国企公平竞争问题。
更为值得称赞的是,近几年来,我国创新民间投资参与方式,通过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和公共服务提供,在更多领域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与其他简政放权措施形成组合拳,为扩大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