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生物制药领域的设备标准各有不同,一个模子无法满足入驻企业的特定技术需求。在正式入驻的前一年,园区在设计兴建实验室、引进仪器的时候就开始与德阳生物团队密切沟通。
例如,研发需要使用的大肠杆菌发酵罐各有不同,哪种规格的设备能满足项目对“洁净度”的特殊要求?相邻入驻企业的设备,能否为德阳生物所用,进行资源互换、平台共享,效益最大化?诸如此类,双方反复探讨,最终磋商出解决方案。
“定制化”管理以及“个性化”咨询的思路,正是德阳生物这类初创企业最需要的,而肽谷也因此区别于其他同类园区。
“你只负责创业成长,其他交给我们就好”,是为华夏幸福的承诺。
“扶我上马又送一程”
第一家入驻,意味着敢为人先的勇气,而勇气来自于足够的信任。
刘宏宇这样评价华夏幸福的管理团队:“在入驻初期,园区管理方就与我们进行了深度的沟通,对我们的发展领域和方向,有广泛而深入的理解。”
这种理解,在华夏幸福看来,就是“专业人做专业事”。
现在已经不是过去学者办企业需要“拳打脚踢”样样亲自上阵的时代,但也并不是拿到了风投,就能呼风唤雨,要厂房有厂房、要设备有设备。
对于新药行业来说,中试能把实验室药物在生产线上小规模量产,保证药效一致性,因此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但中试生产线对于还没有“开张”的新药公司,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产业园的孵化机制,此时体现出了优势——
“我们入驻肽谷的时候,华夏幸福支持研发生产的中试厂房和设备已经到位了,大大节省了我们前期投入的资金和时间。”赵明治说,对于刚起步的公司,这是“必需品”,更是“奢侈品”。
科研条件创造起来后,刘宏宇开始为药品“审批关”担忧。过去在美国,他从未接触过药品审批方面的工作,对国内的政策环境和审批流程,更是认识不足。
华夏幸福再次“雪中送炭”。
研发的药品还处于临床前中试阶段,华夏幸福便开始为德阳生物与省级主管药监部门牵线搭桥。工作人员多次陪同刘宏宇拜访相关机构,说明创业团队的科研创新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