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宇介绍,生物药市场需求巨大。2011年,生物制药的销售额达1600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19%;预计到2020年,生物制药在全球药品销售中的比重将超过三分之一。
刘宏宇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创新药比较缺乏,中国是时候自己做新药了!”
投资大、周期长、高风险,这些“拦路虎”对任何想要涉足生物创新药的人,都“张牙舞爪”。实验室研发出的生物新药样品,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生产车间中试、临床前中试、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三期临床研究,所有数据必须完整严谨,然后才能向药监部门申请上市许可。
“我们遇到了华夏幸福之后,才正式拉起了‘创业’的大旗。”刘宏宇说。
德阳生物与华夏幸福的接触始于2010年。“他们已经在固安谋划产业新城多年,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华夏幸福在固安打造的标志性项目。”德阳生物技术总监赵明治对这场相遇记忆犹新。
一般对工业园区的评估标准,无外乎园区规模、工厂配套、交通架构等硬件设施,而针对生物制药等高精技术行业,软件环境和配套服务才是入驻企业考虑的重中之重。
跟做科研道理相同,企业只有通过充分的调查才能在比较中做出准确判断。对于初创型制药科研企业未来的长远规划,具有深厚行业背景的刘宏宇意识到,自己的创业团队对园区的配套服务、产业的聚集、专业知识交流机会及全方位支持有更高的要求。
“优中选优,慎重考虑,我们最终选择了华夏幸福。”刘宏宇认为,创业的主场选明白了,会让未来全力以赴的打拼事半功倍。
而在华夏幸福的眼中,德阳生物恰如襁褓中的“婴儿”,虽时下嗷嗷待哺,未来必成栋梁。
第一个“拎包入住”的企业
2013年4月,德阳生物固安团队率先入驻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第一个在这扎根的医药企业。
赵明治至今还记得第一天入驻的场景。
“我们把购买的所有仪器搬进这座两层小楼。第一天,直接通上电源,开始调试。”在他的回忆中,全无钻头的叫嚣、烟尘的涩滞、忙乱的穿梭。
专心致志搞科研,这是创业科学家追求的最理想状态。得益于华夏幸福的产业保障和促进体系,德阳生物不需要操心水、电、办公场地、环评审批等诸多“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