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水产养殖规模萎缩。今年以来,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对部分内河实施限养措施,导致部分水产品价格大幅走高,水产养殖利润达到近几年最高水平。但养殖规模的下降使得主要用于水产饲料生产的菜粕需求量减少。据监测,2017年上半年南美白对虾淡、海水投苗量同比分别下降10.12%和25.09%。
二是2、6、7月的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水产饲料投喂。和去年相似,今年6、7月,在我国水产主产区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地区,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甚至出现强降雨,垮塘跑鱼事件时有发生,同时水塘含氧量下降,影响水产饲料的投喂,导致水产饲料产量下降,菜粕需求量也相应降低。
三是杂粕产量增加,挤占菜粕消费市场。虽然DDGS进口量大幅下降,但因政府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高额补贴,今年以来,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维持较高的开工率,国产DDGS产量大幅增加。另外,今年棉花和花生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棉籽和花生产量趋增,棉粕和花生粕等杂粕产量也相应增加。据调查,2017年全国棉花意向种植面积为4603.8万亩,同比增加219.3万亩,增幅5.0%。截至目前,各地棉花长势较好,棉花产量增加将是大概率事件,而棉籽、棉粕产量也将相应增加。由于种植效益较好,今年国内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有所提高。据美国农业部预计,2017/2018年度我国花生产量预计为1740万吨,较2016/2017年度的1700万吨增长2.35%。棉粕和花生粕蛋白含量较高,性价比优于菜粕,其在饲料生产中能够大量替代菜粕,从而压缩菜粕的消费空间。
四是豆粕菜粕价差维持低位,影响菜粕使用。据监测,截至8月25日,在广州珠三角地区,普通蛋白豆粕和普通蛋白菜粕价差在480元/吨,依旧处于历史偏低水平。而在6月,二者基差一度下跌到300元/吨的历史最低值,这使得饲料厂在生产中更愿意使用豆粕。
油强粕弱格局将更明显
6月初以来,随着油脂逐渐进入消费旺季,油脂价格触底反弹,菜油成为油脂板块中的领头羊。展望后市,菜油期货仍有上涨空间。
一是菜油抛储结束,未来市场供应量将下降。往年此时,要么是没有抛储,庞大的临储菜油库存成为悬在市场头顶的堰塞湖;要么是持续抛储,比如去年,通过抛储菜油向市场注入异乎寻常的额外供应,致使菜油供应压力空前增加。但今年形势大相径庭,早在3月8日,政府就停止了临储菜油拍卖,而所剩100万吨的临储菜油转为国家储备的概率较大,不再抛向市场。前期成交的临储菜油经过数月的消化,剩余量已经不足20%,且为部分大型企业所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