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传统景区、星级酒店等业态而言,民宿在一个地区的发展,对于当地村民的影响往往可以说是更直接、更全面、更有效的。
民宿不仅可以为当地村民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工资收入,还为他们提供了直面客源市场的机会。村民们在经营、从事民宿相关产业的时候,还能学习到餐饮、服务、管理等技能,潜移默化中使他们从第一产业工作者转变为现代服务业从业者,从而使当地旅游经营水平得到提升。
而民宿对于一个地方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由于很多民宿都建在相对偏远的地方,他们的驻扎反而能否带动当地交通发展。民宿对于村庄的建设、卫生标准的提升也会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此外,民宿还能很好的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而全域旅游对于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显示,泰宁县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超全县GDP的1/3,旅游收入在农民纯收入构成中占1/4,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总劳动力的1/5,其中,旅游带动脱贫人口占脱贫人口总数的35%。
还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安徽省霍山县旅游业吸纳2.5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约1万人口脱贫;乡村旅游产值突破10亿元,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0个,户均增收5000元。“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产业GDP占比悄然由第二位跃居第一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据五成。
河北滦平县的“唐乡”民宿项目、山东沂南县的朱家林民宿、浙江松阳县的传统文化民宿、云南环洱海周边民宿、浙江德清莫干山民宿……全国范围内的众多民宿正以星火燎原之势,拉动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在最大化保留当地人民生活和文化风貌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家乡越来越富庶、越来越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