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睡觉,景点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这句调侃,或许是传统旅游时代的真实写照。不过,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旅游休假有了新的理解,上述传统的消费观念正在悄然改变。
从最初流行起来“以景点为卖点”的跟团游,到随后兴起“自己做攻略”的自由行,再到如今“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的定制旅游,大众对于旅游的定义早已不满足于景点“打卡”,转而追求一种将休闲度假及观光游览高度融合的全方位体验。
“民宿可以说是最早感知到这一变化的行业。”开始吧副总裁、借宿CEO夏雨清对新华网财经记者表示。
国人旅游观念之变:从景点游到全域旅游
回顾我国30多年的旅游发展历程,以景点景区建设和宾馆饭店建设为主的景点旅游模式功不可没。但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这种方式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曾在2016年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和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上介绍了旅游行业的变化,他指出,目前我国景点景区旅游人数逐年下降,非景点景区旅游人数逐年上升。像江浙沪这样的发达地区,非景点景区旅游人数占到65%以上,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情况。我国正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如今,一种生活方式、一项有趣的活动、一系列美食,甚至是某些特定的气候,都能够成为吸引人们前去游玩体验的一个理由。于是,很多人会选择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过一段舒适的异地生活,享受短期的度假休闲。
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范业正也曾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必然带来非标住宿的发展。
正是由于这种需求的存在,以住宿为导向的旅行方式正逐步兴起。一些具备特色自然资源和布局较早的民宿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期。
从业者感受之变:小众民宿逐步爆发
“民宿一词的重点不在宿,而在民。它是有故事的,是在体验一种文化。”小猪短租副总裁潘采夫这样理解民宿。
今年8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版《北京市旅游条例》明确了民宿的概念,即城乡居民利用自己拥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住宅,结合当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以生产、生活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住宿服务的经营场所。
《北京市旅游条例》对于民宿的表述与上文提到的全域旅游不谋而合。“目前我国的民宿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主要旅游景点周边,而民宿向乡村和更多地区下沉的趋势也非常明显”,潘采夫介绍,“大城市周边的美丽乡村型民宿增长迅速,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比如像神农架那样环境优美、空气洁净的度假胜地,或许是民宿未来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