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宽松政策也令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截至5月底,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规模首度超过500万亿日元(约合4.48万亿美元),与2013年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时相比增长超过两倍,几乎追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4.51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90%以上。
尽管日本经济增长依然不见起色、通胀率仅0.3%,但有迹象显示,日本央行也在考虑退出宽松政策的问题。日本央行正在重新调整关于未来退出刺激政策的沟通机制,显示出其正在考虑如何退出大规模的宽松政策。
外溢效应引关注
美联储加息和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将可能引发的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等外溢效应不断受到外界关注,不少央行正在积极思考和筹备应对措施。
欧洲央行近期发布的报告认为,由于欧美两大市场高度整合,美联储升息和缩表等金融政策对欧元区有强烈的外溢效应,带来不确定和风险。欧盟委员会在春季经济预测中指出,密切关注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对欧洲和全球经济带来影响;美联储升息缩表等金融手段将带来显著的外溢效果;随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这些风险将对目前短暂的复苏势头带来冲击。
韩国央行5月25日召开金融货币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第11个月维持基准利率1.25%不变。韩国央行表示,决定利率走向的主要因素包括新政府划拨和执行补充预算情况、家庭负债相关政策效果及美国经济政策走向等国内外环境变化。韩国央行表示,美国“缩表”等“货币政策正常化”措施将对资金流向产生影响,但考虑到韩国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太会出现资金大规模外流的现象。
《韩国经济日报》认为,韩国央行决策者此次维持利率不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联储的升息可能。同时,韩国分析师多认为,与美国升息举措相比,美国可能的缩减资产负债表措施更加需要受到关注。
印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7日表示,维持货币政策中性立场,维持基准回购利率6.25%不变,同时,逆回购利率维持在6%不变。尽管目前印度经济增长放缓情况严重,但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将对卢比比值构成压力,加速外汇流出,令印度央行不敢贸然降息。印度威廉姆·奥尼尔研究中心主任苏达卡·潘特波门表示,印度现阶段不具备降息基础,下次降息可能在8月份央行货币会议作出决定。
《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称,持有主要货币美元的美联储实施加息还将影响全球的金融市场。美联储正逐渐加快紧缩的速度。在日欧持续推进货币宽松政策的情况下,如果美国持续加息,资金将回归到有望获得收益的美元上,全球的资金流动可能发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