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中,我们村以‘粮画’为特色吸引游客,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为贫困户和其他农户提供工作岗位和发展平台,既解决了游客接待问题,又增加了村民收入。2015年,我们村实现整体脱贫;至2016年底,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寿东村党支部书记张付仁介绍。
党员带头、实事求是美丽乡村久久为功
寿东村村民在清扫街道。她们右后方的黄房子是村里保留的“老物件”,是村庄的历史和记忆。孙逸桦摄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连邻村人也喜欢来咱这瞅新鲜事儿。”寿东村老党员张俊岭笑言。一旁的村民趁机打趣说:“老张,3年前村里动员美丽乡村建设时,你可投了反对票呀,连县委书记上门也不理睬。”
今年61岁的张俊岭闻言羞赧地摸摸脖子,反驳说:“万一是刷刷白墙甚至大拆大建,专门弄给外人看的,有意思吗?咱村穷,经不起折腾。后来发现是修整现有房屋、道路和引进产业,都是实在的好事,怎能不支持哟。”
那名打趣的村民点头接着说:“没错,没错。后来你还把自家临街的房屋贡献出来,建了微电影工作室。”“那有啥,我是党员,全力支持村庄发展。”张俊岭摆摆手说。
同张俊岭一样,每一名基层党员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光发热”。
如何让党员更好地发挥模范作用?寿东村也在不断摸索中。“通过‘四问+关爱’的党员管理机制,让大家捋清‘我是谁、咱信谁、为了谁、处置谁’原则,组织则主动关爱困难党员。相互作用下,机制有约束力也不失人情味。同时为了发展,县里还鼓励创办了美丽乡村大学和美丽乡村党校,让人才更专业和更有信仰。”张付仁说。他认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是凝聚人心,当好乡村发展的“领头雁”。
华灯初上,寿东村的街景。孙逸桦摄
寿东村的“蝶变”是整个县域发展的缩影。地处黄河古道的馆陶县“看不到山、望不到水”,没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支持发展,但像粮画小镇一样,县里还“培育”了黄瓜小镇、教育小镇、鹊桥小镇……通过建好村庄基础设施和扶持特色产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小镇们个个“有活水,不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