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开设了审美课程、健体课程、人文课程、科学课程等校本课程,组建学生社团30多个,大大提升了学生素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教务处主任郑小焱介绍,现在学生不仅基础扎实、成绩高,而且眼界开阔、自觉性强、学习兴趣浓,今年有70多名学生考入复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85、211高校。
教育情,师生情,民族情
“涛涛雅砻藏布畔,巍巍唐古拉山前。树刺沟内,山桃林间,三高在那育集群贤。拉姆拉措的蓝天白云,羊卓雍湖的沧海桑田,以诚修身,用勤立业,怀勇明志,追直求坚……”
山南三高校长邹四雄边唱校歌边解释:雅砻为藏文化发源地;扎囊(学校驻地)在藏语中意为“树刺沟内,山桃林间”。“以诚修身,用勤立业,怀勇明志,追直求坚”隐含了学校校训:勤、诚、勇、直。
“我是带着深深的感情写的这首校歌,三高有我的心血,我的魂。”邹四雄动情地说。他一砖一瓦看着三高拔地而起,一条条把三高的制度规矩立起来,把学生教师迎进来。
高寒、缺氧、强烈的日晒、刺骨的寒风、深夜的孤独、无尽的思念……
在这里,做同样的事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筹备;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超强的体力;在这里,同样的生病也需要接受几倍的痛苦来恢复……
这不是傅欣最主要的顾虑,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他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卧病在床的母亲和岳母,以及在离开的3年里,需要一个人挑起一切重担的妻子。
“三年,忍忍就过去了。”面对重担和责任,傅欣没有退缩,“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责任面前,年轻人就要去承担”。
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来自北京实验学校的熊爱国成了孩子们的“熊爸爸”。两年里,他为学生募集冬衣600余件,筹集3万元为600多名学生每人购买一本《新英汉词典》,利用周末时间深入农牧区家访,走遍了班里36个孩子的家……
“熊老师对我们非常关心,他笑起来和蔼,我们都喜欢他,他是我们的熊爸爸。”熊爱国的学生拉巴央宗在日记里写道。
“2011年、2012年我在新疆支教,2015年我再次选择了支教,来到了西藏。同事和朋友们都不理解,但我知道自己是一个逐梦人,我更大的梦想是让西部的孩子享受像北京孩子一样的教育,我选择了援疆、援藏来实现我的家国梦。”这已经是来自北京的熊爱国第3次、第5年在外支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