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者字。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者的甲骨文(图3),好像木柴着火,火星四溅,犹如在炊煮,即表示生火煮食或者围火言谈的意思。因此,“者”是“煮”和“诸”的本字。也许现代人有点难以理解,其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内容日益丰富,者字的“生火炊煮”义消失,造字者便加“火”,另造“煮”代替;同样“者”为“围火言谈”义消失后,再加“言”,另造“诸”代替。
因此,暑,为“日+者”,即顶着烈日在饮煮,其酷烈之义甚明。这使人联想到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的句子。《说文解文》曰:“暑,热也。从日,者声。”可理解为,暑,天热如煮,天气灼热也。这在酷暑时,海滩上,游泳池里,人满为患,黑压压的一片,如同锅里的水饺在翻煮,也可称是事实的解释。
古人认为“燠”是热之始,“暑”是热之极;“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在此,顺便说说寒字,算作酷暑之时送点凉意吧。
著名书法家林剑丹先生曾赠我一幅集句清人的对联:“文达掩通已叹冰乎寒过水;永和传雅可知青者胜于蓝。”多年来,林先生常用战国三晋古文字书写,古雅清秀之极,我十分喜欢,非常宝之。那天,我们谈到了对联中的“寒”字。
我说,“寒”字用林先生的书法表现,不仅古气十足,而且更有活灵活现的写实效果,就像是线条描绘,能够形象地表达寒字的含义。
他写的宝盖(即“宀”,读mián,音似免),就是房子的意思。屋内的中间站着一个人,四周塞了四棵茅草,令人想起寒风凛冽时,只得用茅草堵窗户,以御寒风,而人的脚还踩在冰块上,其寒意不时袭来。林先生含笑点头,赞同我的解读。其实,林先生笔下的寒字,与甲骨文(图4)、金文、小篆的寒字,同源近形。《说文》:“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薦覆之,下有仌。”
“虽未似神仙,能逃暑与寒。”暑与寒虽然是天道不可抗拒,但内心的强大才能适应暑寒的变化。即便眼下酷暑,我们相信心静自然凉。
(作者: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