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人我从来不怕,因为对于执迷不悟的无赖,我们终有一天监狱相见。”张玉霞的侠女本色不减。
尊严
很少有人留意到,老王迁走后,病友老李一直关注着事件的进展。
“我肯定不会这么忍气吞声!我肯定要打回去!”老李生气地说。
“那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即使很生气,却没办法抵抗呢?”记者问。
老李也沉默了。
老李比老王小1岁,也是本地人。他性子爽朗,不过因为中风过,笑起来半边脸没有表情。这一次他发病,手抖、喘不过气时,打电话给老友,老友将他送到医院,才算保了命。
他与老王“同命相怜”。住院6天了,2个子女完全不知,竟无一人来看过……
他买的房子,老伴生前过户给了长子,但长子如今和他闹翻,再无来往,他就只好和3家人挤在一户承租房里,住着10平方米不到的小间,去公共厕所要爬到3楼。
老王邻居李阿姨说,老王是这一年越来越沉默的。没事的时候,就坐在楼道口一把藤椅上,看过路的人。
老李说,这种孤独,他深有体会。他每天早晨6时起床,吃点早饭,再睡一觉,到中午,杂七杂八蔬菜烧一锅,吃一半,一半留作晚饭。下午实在无聊,就到公园里面散步,看别人钓鱼。
老李年轻时没读过书,认字全靠后来自学。他用仅有的熟悉的字句,将房子过户的情况、与儿子争吵的时间及事由都记在小本子上,以防自己哪天不能言语,或是忘记。
他说:“我想过身后事。最好不要这么痛苦,我还想要尊严。”
老王的结局,如前车之鉴,提醒着更多相似处境的老人,要保全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张玉霞说,遭遇家暴要报警;失能失智的老人,需要社会力量来帮助。
例如,此次勇于曝光视频的市民就值得肯定。但不容忽视的是,首先报警的还应是医院。
去年实施的《反家暴法》亮点之一,便是建立了强制报告制度。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委会、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若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家暴或疑似遭受家暴,须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要对报案人的信息保密。
另一方面,遭遇暴力的老人也不能一味委曲求全。
有不少老人在子女家过得不幸,却始终认为“进养老院就不自由”,放弃尊严留在子女家,以求“不孤独终老”。
而事实上,如今老人可选择的养老方式正变得多元。童红春介绍,四川北路街道开展了多样的为老服务,有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伙伴计划”,有可短时居住(最长6个月)的长者照护之家,还有可长期居住的社区养老机构……老人们提出的需求细节也在一一实现,例如助医服务。有的老人无自用住房,实际上可考虑使用退休金租房,雇佣保姆,或是购买政府的居家养老服务。
如今,老王居住在苏州的小儿子已经明确表态,父母完全可以去苏州安度晚年。但父母并不想离开上海。社区也在想尽办法提供选择,以使家属能够意见一致。
但是,让记者更牵挂的是老李,以及许许多多即将面对类似境遇的老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