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渍水较严重,今年再也没有看到渍水。”对于解放大道永清街附近的居民来说,往年多次因渍水严重导致交通受阻的情景今年汛期没有再度上演。
5月11日,位于江岸区长江二桥立交匝道内黄浦路泵站成功通水。作为武汉中心城区首座全地下式园林景观泵站,黄浦路泵站高质、高速的建成,标志着江岸区“四水共治”首项排水工程开始发挥综合效益。
黄浦路泵站是黄浦路水系的主要出口,汇水面积为2.6平方公里,担负着解放大道以东(三阳路—二七路过江通道)沿线地区的排水。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黄浦路泵站,原抽排量仅为5立方米/秒。随着沿江地区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泵站抽排能力不足的矛盾日见突出。黄浦路区域、永清街一带多次出现严重渍水。
为解决这一问题,江岸区开始对该泵站进行改扩建。黄浦路泵站项目建设现场负责人曹江海介绍,黄浦路泵站占地1万平方米,改扩建工程新装了8台630千瓦的排水泵,将该泵站抽排能力增加了32立方米/秒,相当于原来的6倍。现黄浦路泵站总抽排量达到37立方米/秒,达到50年一遇大雨排水标准。
“今年基本没感受到渍水的压力,汛期的两场大雨开到第4台泵就抽干了。” 曹江海说,该泵站自今年5月建成投运至今,抽排水量已达80万立方米。黄浦路泵站的投入使用,极大提升了汉口永清片区及江岸老城区防汛排渍能力,有效缓解该地区因暴雨渍水的状况。如今,解放大道、沿江大道、三阳路及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约3平方公里的城市排涝防灾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构建生态水系连通,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江岸区着力构建以河湖治理为核心的综合排水防涝系统,逐步启动水系连通项目,构建“一江两湖三河九渠”的大生态水网系统,形成引江济渠、引江济湖的良性水生态环境格局。
今年,江岸区强力推进17项排渍项目。目前,黄浦路泵站及进出管涵工程、新南路排水工程、百步亭路排水整治工程、全市大型骨干管涵清淤疏浚项目4项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市级平台后湖泵站(四期)、新塔子湖明渠等项目也已投入使用,两级项目同时发力,全区排水能力从原有的170立方米/秒提升至302立方米/秒。
全区今年新增机动排水设备7台,该区应急抽排设备共有22台,总抽排能力为5.84立方米/秒。另外,江岸区还给全区90多个社区发放应急抽水泵130余台,有效发动街道、社区共同参与到排渍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