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科学教材中,第一个部分是植物,包含叶子的观察和各种植物的识别。
“观察一棵树,进而观察树叶的形状,比如齿边就能和锯子挂钩。这很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还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自然博物馆科普部副主任兰国英告诉记者。
自然博物馆中有植物的标本,不仅有目前存在的植物,还有古生物化石。同时,博物馆有对植物的系统介绍,让参观者了解植物的产生时间和它在生命进化中所发挥的作用。
“藏品、专家资源、学习空间,这三个是我们博物馆的优势。”兰国英说,之前,博物馆曾经和小学合作研发四年级的矿物岩石课程,让学生在博物馆辨认不同的岩石,观看相关影片,完成一个个闯关游戏并和专家进行互动。
这样的课外实践孩子们都很喜欢,兰国英说,“作为博物馆,我们会尽量配合和学校的教学,也会主动寻求与学校的合作。”
除了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也是孩子课余学习的一套较好的辅助材料。
“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来说,《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是一个很深刻的记忆。今年这套书出了新版。”浙江教育出版社少百出版工作室编辑孟珍真说。
新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由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领衔专家林崇德主编,他提出科学精神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写这套书的过程中,科学精神贯穿在字里行间。
该书的“自然·环境卷”和“科学·技术卷”都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内容,涵盖了少年儿童时期需要了解的最权威、最全面、最新颖的科学知识。
“书中的知识的呈现方式比较生动活泼,而且有许多精美的插图。比较直观和接地气,孩子们也比较容易接受和了解,这对于课堂的学习是一个较好的补充。”
本报通讯员 吴荃雁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