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我们从各小区具体实际出发,重点解决住户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改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西山区城市更新改造局局长张燕介绍, 去年,西山区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9个微改造项目,1.3万户、5万余居民受益;今年,又投入5010.5万元,进行20个项目微改造,惠及近12万居民。目前已有12个项目竣工、7个正在收尾。
益康路社区2号院建起250余米的“空中休闲步道”,西苑街道对西武小区实施了包括环境综合整治、安装监控、路灯照明在内的7大工程;刘家营东区请来南京隐形翅膀艺术设计中心的插画师绘上了“云南十八怪”彩绘,建好了木质凉亭;海口街道双哨社区的新哨村统一规划建设的居民新居整齐而漂亮,海门社区小渔村正在打造滇池沿岸最美的渔村码头……
“进出的通道变平整了,小区里路灯又亮了,墙上还有充满民族特色的彩绘,居民们很容易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变化中感到幸福。”张燕说。
尊重民意,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改起
为了让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真正走进和清巷小区952户居民的心坎里,早在4月份改造方案设计之初,阳光社区主任周萍就带着社区14名工作人员利用下午下班后和周末时间,一家一户地上门宣传发动,广泛征集居民对小区改造的意见和建议。3天时间里共收集到600多条意见。最终围绕大家反映最强烈的10个问题,集思广益,一个美观实用、便民利民的改造方案出炉了。
“多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多想想群众答应不答应、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真正把微改造工程办成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周红斌表示。
马街街道城改办工作人员李燕芬第一次走进昆明电缆厂生活区时,着实被杂草丛生的绿化带里一个个“奇怪建筑”吓了一跳。顶上一层叠一层覆盖着各种颜色的塑料布、包装袋,四周堆满了废旧家具、杂物,散发着阵阵恶臭。 “居民们反映希望能有干净清爽的地方休息。”于是社区工作人员反复上门,找堆放杂物的居民做工作,与志愿者一起把清理出的垃圾杂物一车车运出去,在绿化带种上冬樱花、蓝花楹……
“这里原本是花廊,恢复原貌后,居民们又向我们建议,搭个顶避免风吹日晒,于是我们又跟施工队商量,给每个花廊增加了蓝色彩钢瓦顶。”李燕芬说,“现在花廊漂亮了,居民们也爱在花廊里坐着聊聊天,打打牌。”
改造成效看“面子”更重“里子”
不仅整治提升外部环境,把“面子”扮靓,西山区“微改造”还注重做实“里子”。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既做好小区的墙体立面、绿化建设、道路状况等外部环境改善,也对楼道环境、电线电表等内部细节进行全面提升,统筹处理好水、电和通信等设施设备的改造。
张燕介绍,西山区编制了《西山区微改造技术导则》,从技术上加强规范;制定了《微改造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明确了监理评估、质量承担保障、管理维护使用、验收证明等,加强验收层面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今年3月,永兴路社区采取了社区居委会+小区管委会联手请进“准物管”方式,对益康路16号院进行管理。由昆明彬龙物业服务公司派出2名专业保安,在院门口值班、不定时在院内巡逻; 600多户住户选出了9人组成管委会,义务配合社区进行日常管理。如今小区安全感大大提升。
告别“脏乱差”,西山区一个个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实现了从空中到地下,从墙面到地面,从内而外的华美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