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救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排入九大高原湖泊的污水量达2.5亿吨左右,占云南全省污水排放总量的35.1%,九湖水体污染加剧,水质急剧恶化,璀璨的“珍珠链”日渐黯淡。
据云南省环境保护厅湖泊处负责人介绍,多年来,云南省按照“一湖一策、分类施治”原则治理九湖。对水质优良的抚仙湖和泸沽湖,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原则,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分区管理,实行源头严控、过程严管、违法严惩和湖泊保护一票否决,确保了抚仙湖、泸沽湖水质稳定保持Ⅰ类。
对水质良好的洱海、程海、阳宗海,突出保护为主的原则,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等措施进行了综合治理,主要入湖污染物总量基本得到控制。洱海今年以来开启抢救模式,推进实施洱海抢救性保护“七大行动”。天然生长螺旋藻的程海近年来水位持续下降,重点加快补水工程建设。
对滇池、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等重度污染湖泊,则通过全面控源截污、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及建设、污染底泥清淤等强化综合治污措施,目前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主要污染指标明显改善。其中滇池水质改善最为明显。
治理之难
记者近日途经星云湖和相邻的抚仙湖,只见湖岸沿线农田密布交错,村庄临湖而建。星云湖一带岸边垃圾随处可见,白茫茫的蔬菜大棚紧挨湖边,暗绿色的湖水与抚仙湖清澈湛蓝的湖水形成鲜明对比。
九湖治理日益艰难,其实各湖均有苦衷。例如星云湖流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高达553人,人多地少成难解之困。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就有2.8万人需要搬迁,只因缺乏资金而无力实施。杞麓湖所在的通海县是云南最大的蔬菜种植县,蔬菜播种面积近21万亩,每年产生废弃菜叶约38万吨,但当地农民对收益较高的蔬菜种植依赖程度高,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
“现在九湖治理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从救命阶段向治病阶段转移,但病去如抽丝,治病阶段更为艰难!”段昌群说。
段昌群认为,当前九湖治理之难,还体现在治理涉及环湖地区千家万户的利益,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式密切相关;体现在与地方政府的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方式相关;体现在九湖都在城镇密集之地,湖泊的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体现在治理资金投入总量不足,超出了云南省自身财政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