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8月20日电 题:红土地上新活力——写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五年间
新华社记者 陈建华、胡锦武、赖星、余贤红
赣南从不缺少关注的目光。
从《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至今的五年间,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叹。
鳞次栉比的新房,蜿蜒向前的道路,洋溢幸福的面容……走进赣南,你会发现,五年中频繁落地的一项项精准帮扶政策,给这里970万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生产形态的改变,更有这个国家振兴发展所蕴藏的强大活力和滋养。
把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
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赣南儿女有93万余人,占当地人口三分之一,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8万人。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三位赣南子弟倒下。
由于战争创伤,加上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产业结构等因素,赣南的经济发展远落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至今还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据统计,2011年,按国家最新的贫困线标准,这里有贫困人口215.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贫困发生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5个百分点。
总有一份牵挂,让人念念不忘。
赣南特殊的地位,特殊的贡献,特殊的困难,得到国家特殊的支持。
在2011年底至2012年初的两个月内,中央领导就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问题先后作出七次重要批示,指出赣南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经济发展仍然滞后,人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如何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这里与全国同步奔入小康社会,让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应当高度重视和研究。
2012年4月,由有关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到赣南,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把脉开方”。
高低不平的泥泞路,阴暗潮湿的土坯房,照明用的松油火把……眼前的情景,让调研组人员心情沉重。
“把老区的真情实况带上去,把群众的期盼愿望转化为政策,是我们这次调研的初衷。”联合调研组的同志说,不然,我们就对不起这块红色的土地,对不起赣南的十多万革命先烈。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