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事30多年的同事许文斌回忆:每当有专家到台来检修设备时,潘正荣都虚心请教,从打开机盖到分析测量数据,只见潘正荣都细心记下每一道程序,然后再依照程序反复拆装实践,直到得心应手。通过一番刻苦钻研,潘正荣很快成为差分台业务上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技术尖子。
差分台地处雷电剧烈的地区,发射天线高达38米,容易出现故障。潘正荣仔细分析后,研究出这是由于雷击发生时,天线主体和地网积存大量电能,放电延时从而造成调谐器调节超过了调节范围而引起的,他提出改进调谐器的部分电路方案。经过实践,改进后的调谐器在近年运行中,再也没有因为雷击而出现故障。此外,潘正荣还利用继电器电路自制了缺相报警器,只要缺相或者电压过低,报警器就会提醒值班员电力不正常,应采取站内发电措施,保证设备工作正常。这项创新得到广东海事局高度赞赏,并向其他差分台推广。
正是怀着对航标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航标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潘正荣在平凡岗位上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使差分台连续10多年保持信号可利用率达99%以上,一般的标准率则为97%,他也因过硬的技能被交通部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在潘正荣创新精神的引领下,北海航标处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已获得17项国家专利。如今,不仅差分卫星信号,还有远程监控系统、遥测遥控系统、雷达反射器、AIS等无线航标在北部湾都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位于北海航标处的AIS管理系统,甚至可以覆盖到邻近省份内河。
3 人为避险常赴险
2016年12月,“海巡1703”船在北海铁山港区内,仅用两天就吊换抛设完成15座浮标,保证了BZ航道段疏浚二期扩建工程在元旦前竣工验收。这个速度,刷新了北部湾同时吊换抛设浮标的纪录:30年前需要30天,15年前需要7天以上。
航标维护能力,是国际航标协会评定一个国家航海保障能力的首选指标。其中,浮标投放能力(浮标大小、离陆距离、抗风浪)最能体现航标的维护能力。北部湾浮标投放能力的变化,是广西水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
“海巡1703”船的前身是“海标1518”船。“海标1518”船是一艘总吨位只有150吨的小内河船,起吊能力只有5吨,是船长苏东科从梧州接回来的,并一直驾驶它直至退役。2014年以前,北部湾海事航标的所有浮标就依靠“海标1518”抛设和维护。
浮标抛设要求的精准度很高,尤其在强风浪的时候,要将浮标精确在经纬度不超过0.2秒的位置,考验的不仅是船长的驾驶技术,还需要对船的动力系统、舵角和当时风力风向进行正确把握。因“海标1518”船体积小、吨位小,浮标起吊时,船体会倾斜10多度,纵然无风浪,但稍有操作不当就使船侧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