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滴灌投入成本相对较高,需要大面积的土地集中灌溉。高台县的土地流转,也在加速进行。2016年,于文兵承包了村里的740亩地,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并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全部用上了滴灌。
透明的塑料地膜,覆盖在地表,用来减少土地蒸发量。黑色管道像细细的血管密布在塑料地膜之下,水从管道上的小孔滴到玉米根部的地上,滋润着玉米成长。
用来进行滴灌的水泵,这是庄稼壮壮成长的重要保障
耗时耗力的施肥工作如今也被滴灌管道替代。于文兵说,现在只需要把肥料加到滴灌的水泵就行。740亩地,一个人,浇水、施肥、一天完成。
除了效率提高,于文兵还道出了滴管施肥的另一个好处,“因为它的(地里)空行里面没有肥,杂草也就不长了。”
相比漫灌,滴灌节约了多少成本?于文兵又算了一笔账,“滴灌就划算!就是三年,包括PV管,总管,水泵,全部是国家投的。开挖管道之后我自己添了点钱,也不多。这一亩地现在浇水就是10块钱左右。一亩地浇一次。滴灌最少得7到8次。这一亩地的水费加电费下来就是70到80块钱。”
于文兵地里用来制种的茄子
如今,一家大型农作物制种公司和于文兵签订了长期合同,收购他当年产出的玉米种子。稳定的销路让他倍感安心。于文兵说,今年比五年前多赚了近10万元。
于文兵种了40多年的地,知道水对庄稼人的珍贵。他说,算账,不仅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省下每一滴宝贵的水。
他感慨道,“水当然重要啊,那就是人的命啊,相当重要啊!从我自身说,节约用水相当好啊,最起码是降低成本,水价太高几乎就没咋的收入嘛……”
长势良好的玉米,被于文兵细心呵护着
村里不少和于文兵年岁相当的人去外地打工,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于文兵看在眼里,却并不羡慕。他更愿意留下,守着这片玉米地。“感觉跟这片土地还是有点缘分吧,从小到大到现在来说,我们那都是农民啊,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庄稼、种庄稼。这个地方啊我看哪里都好,因为生在这地方,生在哪里就是哪里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