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春天,车凯强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父亲说,既然儿子不用他还贷款,他就想用原计划给儿子买房子的钱修一座桥,地点就在他出生的地方。儿子没有反对,“你自己攒的钱,怎么高兴就怎么花。再说了,修桥也是好事。”
得到儿子支持后,车洪富瞒着妻子就开工了。
在工地上坚守了两个月,车洪富变得又黑又瘦,体重掉了五六公斤。与此同时,一座8个桥洞、64米长的钢筋水泥桥也渐渐露出了轮廓。
这座桥修好了,无论涨多大的水,村民都可以自由出村了。竣工那天,村民敲锣打鼓地庆祝,还像过节一样放起了鞭炮。最让车凯强震惊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当场还跪下了,她说她要感谢做了善事的老车头。此后的几年里,这个老奶奶每年清明的时候都会坐在桥头,等待老车头一家从桥上经过,而她就想看一眼、打个招呼,来表达自己对好心人的谢意。
庆祝竣工的人群散去后,只有一对父子还站在桥边。儿子说:“给桥起个名字吗?”父亲随口就说:“就叫便民桥吧。”儿子又说:“那我找新闻单位给你宣传一下啊?无偿为村子里修了一座桥怎么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也算是一个好新闻。”出乎儿子的意料,父亲只是淡淡地说:“咱不要那名儿。等你有了孩子,经常带着来桥上走走,告诉孩子,这是爷爷给村民修的桥,也是给他修的桥,这就行了。”
今年清明节,车家祖孙三代路过这座桥时专门停了下来。站在桥上,爷爷很是自豪,当着儿子的面跟孙子讲起了14年前那个老奶奶的谢意。爷爷说:“最近几年已经看不见这位老人的身影了,但是这座桥够结实,十几年了还像刚建完一样,多大的水都不怕。”
总是像爷爷当年那样做“傻事”
修桥的那一年冬天,车洪富当上了爷爷。
孙子渐渐长大,越来越多地听到爷爷做过的“傻事”,每次他都会问一句为什么。
有一次,在谈论家里房子还贷款的事时,孩子突然问车凯强:“那爷爷为什么不替你还贷款,却把钱拿去给别人修桥?”
还有一次,在谈论这座桥时,全家人就一起算账,说当时修桥的那十几万元,在宽甸县城可以买一套宽敞明亮的楼房。而2009年,车洪富和老伴离开县城边上的那处平房搬进县城时,全家人差不多花了两倍的钱,才让两位老人住上楼房。孩子听完后又追问车凯强:“爷爷为什么不先给自己买完房子,然后再帮别人修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