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公园为基础,我们可以进行系统的科学监测、科学实验以及科学推广,并最终解决秦岭保护难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系统地进行秦岭学的研究,我相信这一研究不仅对林业领域意义重大,在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也意义重大。”党双忍说。
在秦岭科学研究的大课题下,有关棕色大熊猫的研究,是省林科院正在进行的研究方向。省林科院是全球唯一拥有秦岭四大国宝繁育研究力量的研究机构。秦岭大熊猫是陕西生态名片,也是林科院科学研究第一品牌。“如果在破解‘棕猫之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林科院就站在了世界大熊猫研究的前沿。”党双忍说。
如果说,对秦岭的研究是为保护好“父亲山”,那么对陕北沙漠的治理则是对“自然之敌”的挑战。林科院下属的陕西省治沙研究所,在沙漠治理研究上有着享誉世界的成果。美国《时代周刊》曾刊载的《向沙漠挑战》的文章指出,榆林治沙造林的成绩,“这是治沙所与毛乌素沙漠斗争的一个成功例证”。
半个世纪以来,治沙所一直致力于荒漠化防治领域的研究,在沙荒大面积植树造林、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及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目前,已有54项进行了验收、鉴定。其中5项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17项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
建林业智库,建交流平台,建管理系统
2017年7月18日,在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马清义正在照顾一对刚满月的熊猫双胞胎。大熊猫像孩子一样吱吱地叫着,马清义一边揉着红红的双眼,一边爱抚地看着拱到他身边喝奶的熊猫宝宝。
“熊猫幼崽一出生,我们就再难睡整夜的觉了。不仅要照顾母猫和幼崽,还要进行相关的科学记录和研究。”马清义说。这旁人眼中神秘的照顾“国宝”的工作,马清义一干就是23年。有关熊猫繁育的研究,他是当之无愧的专家。
从熊猫双胞胎诞生到满月,作为林科院院长的党双忍已经来了三趟了。他不仅来看双胞胎,更在心里酝酿着一个想法,就是建立林科院的科研团队制度,以林业各领域的专家为学术带头人,组建相关的科研团队,进行系列的科学研究。科研团队的组建既搭建了研究的平台,也成为吸引人才的核心。
“我们要动用各项机制,广纳英才。要千方百计用好现有人才资源,调动起每一位同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创新机制引进高学历青年才俊,接纳具有高级职称的优秀人才;要用好院外人才,搭建跨单位、跨部门的人才队伍。通过吸引各类人才,我们要建立陕西林业发展的官方智库,成为林业科学研究的权威。”党双忍说。
林科院还有一项重要责任,就是建立政府、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应用转换的平台。
“林科院科学交流与应用的平台主要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平台,全省建成科技示范基地28个、科技示范点540个,建设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站23个,建设天保工程区乡镇林业站26个;其次是互联网平台,搭建互联网+林业平台,在此平台上交流林业科研成果,进行相关资源共享;第三搭建全国乃至世界先进的林业研究团队交流平台。”党双忍说。陕西林业科技史上第一所研究院的各类林业专家相信,他们的研究院会站在秦岭之巅,与黄河对话,与长江对话,与世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