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家梁镇的道德讲堂上,“中国好人”姬春梅坚持替亡夫还债7年,发现自己身患绝症,仍然教育子女替父还债的故事,赢得所有听众的敬佩。在朱寨村、寨坬村、白舍牛滩村的道德讲堂上,榆林市孝老爱亲模范田爱爱、榆林十大孝子李彩玲详细讲述自己如何孝敬老人,如何对待家人,怎样和谐邻里关系的事迹,教育了众多村民。乡村的道德讲堂不仅扶正了家风、民风、村风,使得“晒”家训、树家风成为榆阳农村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同时,榆阳区充分利用儿童节、艺术节、主题班会等时间节点,在教育领域全面开展诚信教育、尊师教育、孝老爱亲及崇德向善教育,先后有10万多老师、家长和学生接受了道德“洗礼”。城区40多所中小学,将“道德讲堂”列入年度教学计划,把“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公民道德歌》正成为各校园内的流行歌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弟子规》、《三字经》已成为各中小学生耳熟能详的思想准则。每一期道德讲堂始终与八礼四仪、日行一善、学习雷锋和感恩教育等紧密结合,使每个榆阳人都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深化诚信体系建设。为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榆阳区专门组建了诚信建设工作小组,建立完善诚信制度。以“五大创建”为载体,在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以及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中,广泛开展道德大讲堂、志愿者服务、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动窗口行业、金融行业、食品行业、重点企业诚信建设。在地税局、农商行、食品药品监督局等单位、企业,大力开展诚信建设宣传。并认真落实榆林市年度《失信被执行名单》,通过《榆阳报》、电视台等媒介发布诚信道德“红黑榜”,对全区所有失信的“老赖”进行全面曝光,让失信人寸步难行,在全社会形成强有力的威慑。
城乡共建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要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乡村文明建设是关键。为了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榆阳区专门召开会议,推广各地城乡共创共建经验,通过以城促乡、共创共建,将社会文明新风气扎根农村。
2014年,榆阳区率先启动了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农居“三个美丽”建设工程。全区镇级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广播室实现全覆盖,已建成乡镇文化活动广场23个,文化活动室23个,文艺健身器材配送覆盖率达90%。各乡镇全部按照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区处理”的清运模式,实现了环卫工作城乡一体化管理。据了解,该区已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市区级示范村8个,市区级文明村12个,美丽乡村重点村149个,打造出27个“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2016年,被省文明办确定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重点示范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