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陆游等文豪为何在北岩题字咏诗?
在涪陵城对岸北山坪的南麓,有一片天然大石岩,涪陵人称北岩。宋代以来,官宦名流、文人学者路过涪陵,大多要去北岩游览,并题咏古诗。
记者从北岩山脚蜿蜒而上,一路岩腹虚敞,藤萝如帷,沥泉霏坠,幽邃而雄峻。由于崖壁砂岩易风化,沿途题刻字迹多漫灭。“崖壁现存题刻70余幅,但据文献记载,北岩题刻应有百幅以上,绝大部分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书法、文学艺术价值。”同行的王小波说。
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慕名来到北岩游览,留下《北岩》一诗:“舣船涪州岸,携儿北岩游。摇楫横大江,褰裳蹑高楼……”
王小波介绍,这也是最早以涪陵“北岩”为题的古诗,诗歌前半部分描述了江岸北岩在山雨中尽显雄浑的气势;后半部分诗人怀古抒情,表达对不畏权势品格的赞赏之情,同时痛惜南宋犹如风雨中的浮萍,抒发诗人满腔的爱国热忱。
为何会有众多文人墨客来此题刻咏诗呢?这与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颐有关。
据地方史料记载,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程颐被贬官至涪陵,人称伊川先生,他在涪陵北岩普净禅院讲学期间凿成点易洞。
这处人工开凿的石洞高约4米、深约2米。洞西北壁有清代涪陵诗人石彦恬所题“伊洛渊源”四个楷书字,两边有对联一副:洛水溯源诚意正心一代师宗推北宋,涪江流薮泽承先启后千秋俎豆焕西川。
相传,点易洞因程颐曾在此点注《易经》而得名,千百年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慕名来此凭吊他。王小波说:“如此简单而狭小的石洞,程颐当年未必真的在此点注《易经》,可能是后人托此纪念,表达对他矢心治学、乐兴教育精神的敬仰。”
在涪陵时,程颐在弟子、涪陵人谯定的帮助下,居北岩潜心研习《周易》,完成《伊川易传》,并带领谯定在普净禅院讲学授徒。
当时被贬谪为涪州别驾的黄庭坚也曾在北岩与程颐多次探讨学问,并为其讲学堂题名“钩深堂”。
程颐的另一个弟子尹焞在他离开涪陵20多年后,居北岩继续专注学问、设堂讲学。
名人大家的北岩之行,丰厚了北岩的文化积淀,使北岩乃至涪陵成为程朱理学的发祥地之一,后人将程颐、黄庭坚、谯定、尹焞列为宋代“涪州四贤”。
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北岩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为之吟诵。南宋时期隐居乡间的理学家李吕,游涪陵北岩时作诗《次涪陵游北岩寺》:“隔江定佳处,放艇得幽寻,直上云根径,尽行霜叶林。昔人非避世,此地可钩深,何物能熏染,幽禽亦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