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理财周刊》报道,财务专家表示,企业应收账款较多,意味着收入并未转化为上市公司的现金,这会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比越高,就意味着拿回的现金越少,而为了维持运营,一些公司不得不向银行等借款,导致公司的财务费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利润率。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资深财经法律专家、山东诚功(北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张桂梅表示,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过高,表明其销售回款能力不足,如果出现客户财务状况恶化或无法按期付款的情况,不仅对公司现金流产生影响,账龄较长的还可能计入坏账准备,影响企业的盈利质量。
营业收入与同行业竞争对手存差距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财务数据显示,2014~2016年,绿茵生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5.87亿元和6.8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75亿元、1.18亿元和1.73亿元。绿茵生态表示,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是因为公司加大了市政绿化项目和生态修复项目开发力度,新签合同和项目当年确认收入有所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报告期内绿茵生态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2014~2016年,其获得优惠金额分别为1030.82万元、1145.76万元和1860.98万元,占同期合并净利润的比例达到13.79%、9.68%和10.79%。因此,如果税收优惠到期或政策发生改变,将对其净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绿茵生态在招股书中认为,上市公司中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东方园林、蒙草生态、岭南园林、棕榈股份、美尚生态、北方园林等7家企业。而据其竞争对手最新披露的2016年年报营业收入数据显示,美尚生态超过10亿元,蒙草生态、岭南园林超过20亿元,铁汉生态、棕榈股份在40亿元左右,国内园林生态领域的龙头东方园林的营业收入更是达到了85亿元。相比之下,绿茵生态虽然在2016年较快发展状态下取得了6.85亿元营业收入,但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尚存在差距,竞争能力存疑。
生态园林企业往往与政府市政项目紧密相关,在绿茵生态的竞争对手中,东方园林、铁汉生态、棕榈股份等频频出手PPP项目,进军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镇、产业新城等领域,收益颇丰。而绿茵生态在此方面尚未见大的动作,盈利模式有待完善。
除此之外,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还质疑了绿茵生态复杂的公司结构问题。招股书信息显示,报告期内其拥有8家控股子公司和1家参股子公司,分别为新大地养护、青川科技、青峰苗木、山西绿同、百绿设计、绿地科技、兴源通达、顺通兴业和农科科技。然而山西绿同、绿地科技、兴源通达、顺通兴业4家控股子公司处于“暂未开展业务”状态,其中绿地科技早在2015年8月就已设立,至今近两年还没有开展业务,另外3家均设立于2016年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