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220个工作日,处理1000多件案子,平均每天四五件,有时要七八件。对于这样的工作强度,周航直言,法官助理不是法官的秘书,而是要符合法官的个性化要求,要符合法官个人的思维方式,因此法官助理的培训只是基础。
石榴告诉记者,卷宗都是按照周航的要求整理的,按照起诉书、仲裁程序性内容、当事人身份信息、双方证据、证据交换的顺序排列。周航说:“有时候开庭前十分钟我才翻看卷宗,迅速扫完需要的信息,效率就是这样提高的。”
协作紧密化
成都中院通过数据核算和样本测定,确定审判团队1:1:1的基本配额。在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基层法院,部分繁案类、专业类审判团队形成1:2(3):1甚至1:4的团队结构。
今年7月,成都法院450个审判团队中,62%达到1:1:1人员配置标准。同比2016年,全市法院受案数上升17.89%,结案数上升36.72%,结案率上升8.44%,未结案率下降3.21%,法官人均结案数增加49.69件,审判质效增幅明显。
记者了解到,高新区法院已完成送达、保全、卷宗装订、扫描录入、庭审记录、陪审员调用六类审辅事务的剥离工作,成立送达、保全、扫描装订、速录、陪审员联络站五个专职小微事务组,对口分流、接管、实施剥离出来的审判辅助事务,全面承担对应的目标责任,为审判提供有力支持。
审辅事务剥离后,法官助理的核心功能成为实现紧密协作的重点。
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法院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庭审摸底、流程跟踪等多种方式采集相关数据后,对审判事务进行精准测算,最终形成以法官判断权亲历性为衡量标准的各类别人员职责范围规范,将审判事务划分为判断权、与审判相关的辅助性工作、与审判相关的事务性工作、纯事务性工作四类,准确界定了审判核心事务及审判辅助事务。
石榴说:“对于先调案件,当事人双方来法院调解,能调解成功的,大部分都是当天出调解协议或调解书当天送达,减少当事人跑法院的次数。不能调解的案件,则及时立案安排开庭并送达相关法律文书。”
为了提高诉讼效率,石榴会给当事人双方准备劳动争议重要事项告知书、证据目录。劳动争议重要事项告知书主要载明简单的诉讼程序规则,比如需要在举证期限内提交的证据等,当事人阅读后就能知道开庭前应该做什么。证据目录样板主要是让当事人按照要求整理好证据,从而提高诉讼效率。
“高新区法院的法官助理具有技术化、工作核心化的特点,有点像准法官。”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左卫民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