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陶艺产业的看好让建水紫陶近年被资本一路追逐,建水鼎悦房地产开发公司3年前主动从房地产行业跨界,投资打造的“龙窑千年紫陶大街”主体工程已完成。龙窑大街将打造建水紫陶产业高端展示平台,传承建水紫陶文化,助推当地文化旅游业和紫陶产业发展。
2011年,剑川木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剑川县将传统的木器木雕民族工艺列为支柱产业重点加以培植,实施创优名牌战略,把传承上千年的传统小手工业打造成为大产业。目前,全县从事木器木雕产业的人员达1.2万余人,有个体经营户1500多家、专业生产厂家15家,木雕产业实现产值2亿多元。
5年来,我省珠宝玉石产业得益于政府的有力扶持、行业协会的有效带动和企业商家的全力拓展,资源聚集能力不断加强,加工贸易渠道不断拓宽,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个产业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快速有序的发展。珠宝市场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其中翡翠的交易比重达到80%,超过160亿元。德宏珠宝产业的规模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珠宝玉石贸易额超过60亿元。全州从事珠宝经营的商户已超6000户,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
在腾冲市和顺古镇街头,一件件图案精美、栩栩如生的“园角刺绣”产品吸引着旅游者的目光,民族刺绣手工艺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园角刺绣”产品融合了民间传统刺绣、剪纸艺术、傣族和阿昌族等少数民族工艺,以及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刺绣技术和图案造型等多种艺术,精致美观,独具特色。主持这项技艺的公司已拥有34项国家专利、90多个系列产品,产品畅销西部省区和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带动了当地农村上万人致富。
通过不断引导、培育、打造,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已成为文化产业“走出去”和文化贸易的重要增长点。以昆明憨夯工艺品公司、云南花猫民秀经贸公司、云南三彝扎染公司、红河金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云南企业,生产的民族手工刺绣、扎染、民族娃娃、布艺包、斑锡、斑铜、乌铜走银等特色工艺品在海外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文化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
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启航的关键节点,我省对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作了全面动员部署:立足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突出云南民族文化特色,体现时代特征,顺应市场需求,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融合,实施思路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数字化,努力打造“文化云南”品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云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以“金、木、土、石、布”为主的特色文化企业遍地开花、成果丰硕,成为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力军。目前,全省拥有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企业30个、知名品牌46个,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村20个,特色文化产业示范街区5个;命名挂牌了首批10个“云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立了省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库、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库、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库,共计储备项目182个。全省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文化企业已有73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均处于全国中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