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洛河水把人救了。咱们这地下水是苦水,不能浇地。”村民张夏存说,“过去这河滩地10块钱一亩都没人要,大家宁愿花200块钱一亩包别村的地。”
在实施完引洛下滩工程后,薛安全又专程从北京林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请来专家,就滩下发展冬枣产业进行论证。
在取得专家可行性报告后,他带头在全村发展冬枣栽植。
“当初刚起步时,面对干部和群众的质疑,我自掏腰包20万元承包了村下滩地560亩进行荒地改造,并从山东沾化县买来冬枣苗木提供给党员干部进行栽植。”薛安全说。
从2003年至2013年,短短10年时间,小坡村冬枣面积由原来的600亩发展到1.2万亩,在过去白晃晃一片的盐碱地上建成了一片蔚为壮观的绿洲。这片绿洲更成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和“金蛋蛋”。
从一片绿到一代富
李建华10亩冬枣卖了23万元。
2011年,包了10亩冬枣的小坡村十一组村民李建华,被客商以23.8万元的高价买断了他的枣园。这一特大喜讯沸腾了小坡村,更传遍了十里八乡。
“咱农民哪见过这么多钱,两捆红钞票,往那一撂……就因为这个示范,我们村里冬枣产业从此大踏步前进。”薛安全说。
虽然从2003年开始种枣,但到2010年之前几乎挣不到钱。薛安全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一到冬枣销售季节,当地就会秋雨绵绵,导致冬枣开裂无法销售。
虽然万亩荒涂变绿了,但是还要让它成为村民变富的“聚宝盆”。遭受挫折的薛安全没有放弃,他们向蔬菜大棚种植者学习,拿出自己家里铺炕的塑料布把枣树包住防雨。“正是这一创意,不仅仅拯救了小坡村的冬枣产业,还由此诞生了大荔冬枣产业的冷棚种植模式。”薛安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