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装的驱鸟设备依靠使用民用频段的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连接,距离远的就使用中继设备传递信号,这样可以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检测设备时就不再需要靠双脚去走。
“我以前干的是驱鸟的工作,其实这些设备最初我也不太懂。”
郑加林说,为了T3航站楼和第三跑道能顺利投用,他才转岗带头搞起设备。
“我是党员,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要把事干好。不懂没有关系,我边学边干,不懂的就问厂家的技术员,搞懂才下班。”
选择驱鸟点位用时半年
T3航站楼和第三跑道投用后,飞行区面积将增加一倍,鸟击防范工作难度也将成倍增加。驱鸟设备安装在哪里,这是个难题。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郑加林和同事们根据10多年的一线实战经验,对驱鸟设备安装点位进行选点,“这个要考虑地形、飞机起降、驱鸟设备功率等情况来确定,还要经过电脑推演”。
最后,选点方案出来了,郑加林和同事们却被泼了一盆冷水:部分选点被否掉了。原因是过于靠近导航保护区。
后来,郑加林和同事们请来导航方面的专家会商,并再次进行了实地勘察,将点位选在原点位十几米外的地方。最终,确保了驱鸟的效果,也保证了导航区的安全。
郑加林49岁,他加入重庆江北机场飞行区管理部已14年,今年也是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第3年,家人也劝他年纪也不小了,要注意身体,不要太拼了。
“我都快奔五十的人了,但是作为党员,我一定要带好头。”郑加林说。
本报记者 杜海